其實,客觀地看待這次“能源消費最大國”風波,至少有兩個問題需要理清,一是中國是否真的成了最大能源消費國?這涉及到國際能源署統計的權威性、科學性和客觀性問題。其實,儘管名稱上冠有“國際”二字,但國際能源署其實是個由26個富國組成政府間組織,成員包括23個歐美國家及日本、澳大利亞、韓國三個發達國家,其全球代表性顯然不足。這樣的成員結構,使其做出的研究報告,更多地從富國角度出發。不過,即便如此,國際能源署也承認,這次關於中國能源消費的數據只是“初步的”。也就是說,中國是否已成最大能源消費國,仍是個有待進一步核定的問題。在此情況下,西方媒體顯然不應把這件事放大,更不應像發現了重要證據似地加以炒作、渲染。
二是中國如何對待這個“初步的”數據?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09年中國能源消費總量為31億噸標準煤,約等於21.7億噸石油當量,這一數據與國際能源署披露的“22.52億噸油當量”只相差約3%。根據這個數據,再考慮到近年來中國能耗的增幅,中國成為最大能源消費國也不過是近一兩年內的事。所以,現在糾結於國際能源署的這個數據,其實意義不大。事實上,國家能源局儘管不認可國際能源署的報告,但措辭也較溫和,有關官員在指出這個數據“不十分可信”的同時,也說“可以作為參考”。顯然,雙方雖有分歧,但都留有餘地,沒把話說死。
其實,在中國能源消費這個問題上,中西雙方都有需要反思之處。對於西方來說,不應誇大或炒作中國的能源消費問題。西方應當認識到,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中國創造出全球第二的產值,其能耗居全球前列也是正常的。考慮到中國能耗的大部分都是用在為世界製造日用生活品,而非自身奢侈享受上,那就更應寬容看待。實際上,中國在節能減排上的力度也在空前加大。去年哥本哈根氣候峰會召開前夕,中國宣布至2020年單位GDP碳排放將比2005年下降40%—45%。這就意味著中國將以較低的單位能耗製造出更多的產品。事實上,在新能源發展方面,中國已經走到了世界的前列:水電裝機總量全球第一、太陽能熱水器利用規模全球第一、核電在建規模全球第一、風電裝機增速全球第一,諸如此類的成就,不一而論。對於這些事實,西方不能避而不見。至於中國單位產值能耗偏高的問題,西方也應以歷史的眼光看待,畢竟這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必經的歷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