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基文之所以能夠獲得“五常”的認可,與其說是其工作業績突出,不如說與其工作作風有關。2007年上任的潘基文是第二個擔任聯合國秘書長的亞洲人,也常被作為亞洲在世界舞台上崛起的一個例證。他的“低調、溫和、照顧面子、幕後斡旋”的行事風格,被看成是亞洲文化在國際外交領域的一次嘗試。四年任期內,潘基文成功地將自己的立場調整在在“不是每個大國都歡迎、但也沒有大國強烈反對”的範圍內,避免得罪任何一個常任理事國。
從能力上說,潘基文並不是歷任秘書長中最優秀的,國際輿論質疑他能力不足的聲音一直不絕如縷。但在目前的國際形勢下,能力已經不是秘書長成功連任的最重要因素,立場才最為關鍵。因為得罪了大國,能力越突出遭到的反對就越強。相反,如果能成功地游走于大國之門,做個“大國利益平衡者”,連任的問題就不大。
如果以這個標準來衡量,潘基文可以說是個難得的理想人選。或許是亞洲人的儒雅性格,或許是鑒於前任的教訓,潘基文的政治和外交立場一直以“中庸”著稱。四年中,他雖然沒能每件事都做得讓大國滿意,卻也沒和任何一家結下梁子。在人權問題上,潘基文沒有像歐美國家希望的那樣,對發展中國家一味施壓,這贏得了發展中國家的好感。但在近來的西亞北非問題上,潘基文卻又堅定地同情和支持示威者,受到了歐美國家的稱讚。特別是最近的一個月中,潘基文反復與利比亞的卡扎菲、叙利亞的巴沙爾以及也門的薩利赫打電話,批評他們“沒有給人民以更多的自由”。這無疑有助于贏得西方國家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