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背景下,周邊國家對日本“現實問題”的關注,明顯超過了歷史問題,“現實問題”也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歷史問題。這使得日本在歷史問題上面臨的外交壓力明顯降低。天皇在今年的致辭中沒有像以往那樣,向受害國人民道歉並重申戰爭責任,就是這種背景下的產物。
有一種看法認為,二戰結束已經60多年了,“道歉”、“戰爭責任”之類的問題沒必要再糾纏下去。事實上,確定是否有必要繼續追究日本歷史問題的標準,是看日本朝野對戰爭的反省是否到位。就此而言,日本顯然並不過關。就在8月15日這一天,包括自民黨總裁谷垣禎一在內的52名日本議員參拜了供奉甲級戰犯的靖國神社。而日本財務大臣、新首相熱門人選野田佳彥竟稱,自己先前認為二戰“甲級戰犯不是戰爭犯罪人”的想法基本沒有改變。右翼政客、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竟然聲稱“不拜靖國神社不是日本人”。
而從政府方面來看,日本的很多教科書都是把投降日稱為“終戰日”、把“戰敗日”稱為“休戰日”、把侵略中國稱為“進入中國”、把“南京大屠殺”稱為“占領南京”。連“投降”、“戰敗”這樣的客觀事實都不願承認,何况更深層次的道義問題。顯然,日本肅清軍國主義毒瘤的重任還遠未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