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之所以採取這種外交政策是由於其多層次的國家利益追求。在全球秩序層面上,印度對多極化的追求與中俄等國是一致的,尤其是在國際規則制定方面,因此印度加入了金磚國家合作機制,並曾為金磚國家合作的發展提出建立“南南合作銀行”等有益的倡議。但隨著一些金磚國家經濟發展勢頭放緩,國際上懷疑金磚國家的雜音泛起,印度一些學者也開始認為金磚國家合作能給印度帶來的機會微乎其微。今年的金磚國家峰會雖然在印度舉行,但與以往在G20峰會之前召開不同,是放在G20峰會之後,並且現在其議題主要集中於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缺乏地區事務和國際層面的協調。
而地區地緣政治方面的考慮是莫迪政府外交行動超越“不結盟”精神的主要原因。印度不希望美國繼續在亞洲充當霸主,但也不希望中國成為亞洲的主導國家。這不僅是由於中印兩國之間存在邊界和歷史問題,主要是因為印度在用地緣政治競爭的視角來看待中印崛起問題。面對中國的迅速崛起,印度有一種戰略上的焦慮,因此希望制衡中國,不僅要與日本加強戰略安全合作,也要與越南、菲律賓等國家合作,在南海等地區問題上牽制中國。印度與美國的合作也是出於同樣的目的。但在與美國合作問題上,印度既希望借助美國的力量發展自己,制衡中國,同時又不想失去所謂的“戰略自主”,完全淪為美國用來制衡、甚至遏制中國的工具。美國對付歐亞大陸國家的手段一向是充當“離岸平衡手”,利用地區次強制衡首強。在重返亞太的過程中,美國仍是故技重施,中印矛盾是其重返亞太政策的基石之一。至於這會不會導致地區混亂,影響地區國家經濟社會的發展,並不在美國的首先考慮之內。
印度一向自詡為堅守國際道義的國家。地區穩定是中國與印度的共同追求,但地區穩定需要大國發揮引導和表率作用。在此問題上,作為區域外大國的美國與區域內中俄印等大國的利益追求是不一致的,歐亞大陸的穩定尤其需要中俄印三國的合作。在中俄印三角中,中俄與印俄之間關係的密切程度遠超中印,這是一種“浪漫三角關係”。要將“浪漫三角”轉變為穩定的“三人共處”關係,僅靠俄羅斯搭建“費堯之橋”可能是不夠的,雖然俄羅斯學者對此很有興趣。要真正實現地區穩定,中俄印三國必須共同努力建立一個民主、平等、共享、包容的地區安全架構。這一架構不排除美國,但不能是美國主導的那種將一些國家排除在外的“軸心——輪輻”結構,更不能是亞洲版的北約。在新的地區安全架構中,每一個國家的安全都將受到條約和制度的保障,而地區大國也都能在尊重其他國家安全的基礎上享受到應有的戰略縱深。中俄印應在新的地區安全架構的建設中發揮領導作用。這一新的地區安全架構也將是“一帶一路”倡議得以順利推進的基礎和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