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18日,中評智庫邀請香港智庫負責人,舉辦以“智庫建設與香港未來發展”為主題的思想者論壇。 |
中評社香港9月20日電/中評智庫基金會董事長、中國評論通訊社社長郭偉峰在中評智庫基金會主辦的《中國評論》月刊9月號發表專文《關於香港智庫現狀及發展的思考與建議》,作者認為:“香港智庫種類繁多,無所不包:政府智庫、政黨智庫、政治人物智庫、大學智庫、財經智庫、媒體智庫等等,應有盡有。但是,無論是在國際社會、還是在亞洲地區,香港智庫的知名度沒有按照數量比例得到足夠的彰顯。”文章內容如下:
目前對於香港智庫的整體概況,一般人瞭解不多。如何深入研究瞭解香港智庫的現狀、結構、功能、作用及發展方向,是中評智庫基金會的重要研究課題之一。以下是筆者對香港智庫的一些粗淺認識與思考,大膽提出來,意在拋磚引玉。
香港智庫相對弱化的現狀與問題
香港智庫的定義,應該包含三個方面:1、在香港本地成立的研究組織與機構;2、智庫所有權及主要負責人由香港居民組成;3、研究範疇包括香港本地以及需要關注的內容。兩岸或者國外研究香港問題的智庫機構,則不能劃入香港智庫的大定義中。
香港智庫的歷史非常之短暫。在上世紀80年代及之前,香港沒有完整意義上的智庫,這與殖民社會管治方式有關係。在那個時候,如何治港,一切都由倫敦說了算,容不得香港人插嘴。直到上世紀80年代中期面臨香港回歸的重大歷史變化,香港學界因之興起“香港學”研究,香港的專家學者歷史上第一次把香港問題全面納入研究範疇,也為後來的智庫興起奠定了理論基礎。
那麼,香港智庫的現狀究竟是什麼樣的?數量比較多,質量相對差,整體影響力不足,是香港智庫予人的最強烈印象。這或許是不爭的事實,但我們無需迴避;只有認清楚現狀,才有可能改變現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