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龍斌在政治道路上的發展與變化,最大的目標就是追求權力。郝龍斌非常清楚,台灣政治民主化開始以來,台灣領導人均曾出任台北市長,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均是如此。因此郝龍也希望遵循這一模式,在市長卸任之後,角逐下屆台灣領導人。尤其是在馬英九執政處境困難的情況下,郝龍斌此手頻頻出手,先後拋出支持扁保外就醫、高調捐助綠營執政縣市與設立“自由巷”等,更突顯了他的政治謀略。
如果郝龍斌只是為了個人的政治利益,而不顧黨的利益,堅持走自己的路,一心為自己的大選鋪路,很可能造成藍營內部新的矛盾,為民進黨提供新的機遇。如果未來按這一軌跡發展下去,郝龍斌將會重蹈父輩的覆轍。
李登輝執政後期,利用外省籍政治精英之間的矛盾,進行打拉分化,最終打敗了國民黨內部以外省籍精英為首的非主流派,這是國民黨一次深刻的政治教訓。其中,郝龍斌的父親郝柏村在李登輝任內從軍人轉為文人,一度出任“行政院長”,是被迫的,是無奈的,是李登輝為了剝奪郝柏村的軍權(參謀總長)採取的政治手段。後來,郝龍村為了自己的政治信念,與“正港”台灣人林洋港合作,代表新黨參加了2006年的台灣大選,與李登輝直接對抗與競爭。然而,國民黨內部另一非主流勢力、陳誠的兒子陳履安也投入選舉,成為國民黨內部非主流內鬥的再自版,必然以失敗造終。
今天,郝龍斌為了自己的政治前途,在馬執政困難之時做出一些非同尋常的舉動,很可能引爆國民黨內部的權力鬥爭,甚至加速國民黨的衰落。未來郝龍斌的政治動向,值得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