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兩岸特色論”:兩岸關係的政策過程分析與理論建構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1-12 00:11:46


 
  在另一方面,兩岸關係不僅不同於一般的中央與省域地方關係,也不同於中央與港澳關係,因此大陸對台政策與對港澳政策有所區別。比較ECFA和CEPA,可以看出,兩者的商談形式和協議性質都有所不同。港澳CEPA的正式名稱是《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和《內地與澳門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這是港澳主權回歸祖國後,在“一國兩制”原則下中國國家主體與其單獨關稅區香港、澳門之間簽訂的自由貿易協議,也是內地對境外簽署、全面實施並完成WTO審議的第一個自由貿易協議,在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和貿易投資便利化三個主要方面做出了開放程度較大的優惠安排,為港澳打通了進入內地市場的便捷通道。⑪而ECFA則是在兩岸關係尚未解決政治爭議、尚未實現“一國兩制”的背景下,由海協會與海基會本著平等互惠、循序漸進的原則和特殊機制簽署的兩岸之間的經濟合作框架協議。

  兩岸特色論的內涵之二,是總結和發揚兩岸如何用務實靈活的方式超越政治對立,通過靈活的政策手段謀求共同發展。兩岸承認“九二共識”,就是兩岸在政治僵局短期內無法解決的現實基礎上,以最務實靈活的方式,互相適應,共同發展。2008年6月以來,海協海基兩會協商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得到恢復並順利展開,簽署了18項協議並達成諸多共識。⑫在海協會成立20周年紀念大會上,陳雲林會長表示,今後將重點圍繞增進兩岸同胞福祉的經濟與民生議題推進協商,適時開展兩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議題的商談,使兩岸特色的合作成果進一步惠及兩岸民眾。⑬

  最近幾年,以“九二共識”為基礎的兩岸政治互信和ECFA,不僅對台灣經濟復蘇帶來幫助,也給台灣民眾帶來了大量的切身利益。很多台灣民眾認識到,否認“九二共識”對自身利益來說只有壞處,沒有好處,而接受“九二共識”則只有好處,沒有壞處。這就是說,一個原本比較單純的政治概念,在兩岸交往實踐中獲得了豐富的經濟社會實質內涵,與普通民眾的日常生活休戚相關,因此不能再簡單視為單純的政治概念,而是一個政治經濟學概念。更何況,這個概念雖然對歷史造成的兩岸政治爭議只是擱置,而非完全解決,但是卻作為一種有中國人智慧的政治妥協,得到兩岸普遍的支持,也得到國際上的理解。“九二共識”的精髓是“求同存異”,今後進一步擴大兩岸對同屬一個中國的認“同”,擱置並縮小兩岸在政治上的差“異”。⑭

  兩岸特色論的內涵之三,是認識到兩岸關係是兩岸同胞大家庭內部的兄弟關係,不要完全以自我主張和自我利益為主,凡事“斤斤計較”,而要在相互政策上換位思考。這方面的特色尤其體現在兩岸的事務性協商之中。大陸應該以平等而非對等的態度,尊重台灣民眾爭取“出頭天”的心理需求,體諒他們求生存、求發展和求認同的心態。為此,在對台工作和兩岸交流事務中,應該克服唯我獨尊、“贏家通吃”的心態,注意換位思考,充分體諒台灣同胞的特殊心態與合理需求。要交流學習、取長補短;要努力通過全方位的兩岸資源整合形成一個共同繁榮、社會和諧、人民幸福的兩岸共同家園。這也是兩岸在經濟合作、社會整合基礎上增強同胞感情,重塑同屬一個國家的認同所不可缺少的環節。

  從兩岸經濟合作層面所形成的“兩岸特色”,其上述主要內涵特徵完全可以也有必要逐漸向兩岸社會交流、文化交流、甚至政治和軍事互信協商等領域擴展和延伸。這樣才能真正鞏固深化兩岸和平發展,並且隨著時間的推進,加速兩岸同胞的融合和社會的整合,加快兩岸向和平統一的過渡。

  兩岸特色論內涵之四,即主張大陸要在正視兩岸政治經濟差異的前提下,在“一個中國框架”之下,實施“包容發展”的兩岸共同發展戰略以及相應的政策和機制,以此減小兩岸差異,防止因差異固化造成對兩岸和平發展的阻礙。這就是說,兩岸經濟合作要儘量惠及兩岸社會各階層,防止在經濟合作中強化兩岸原有的社會貧富差距與地區發展差異。

  兩岸特色論的內涵之五,是在兩岸和平發展中把促進兩岸和平統一與實現中華民族復興聯繫起來,尤其體現在大陸對台政策上——在和平發展的政策推進中追求和平統一。從根本上說,台灣問題,或者說兩岸關係作為重大政治問題,是近現代史上中華民族飽受內憂外患下的產物。要解決這個問題,就應該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中國和平崛起進程中實現國家統一與全面發展,而這個過程需要一系列具有兩岸特色、反映兩岸人民根本利益的政策體系來循序推進。

  2、四種重要因素影響

  兩岸經濟政治互動過程,從國際政治經濟比較來看具有很多特色之處。這些特色可以細化到從對經濟合作影響最為直接的一些國內國際因素的分析。“兩岸特色”是鑲嵌在兩岸政治經濟結構之中的,深受兩岸市場經濟因素、政府運作因素、政治因素與國際格局的影響。各種因素對兩岸經濟、社會、政治關係的推動/阻礙作用,可以簡要概括如下表1所示。

  從表1可以看出,以上四種因素對兩岸關係都有正反兩種方向的影響。因此,要推動兩岸和平發展走向和平統一,光有頂層制度設計是不夠的,還得從這些因素著手,踏踏實實做好兩岸政策設計與執行工作。這些都是兩岸特色論作為中觀、中程研究範式所要進行的經驗實證研究與政策宣導工作,重點探討如何發揮各個因素的正面的推動作用、抑制負面的阻礙作用,促使它們互相配合,協調有序地推動兩岸關係不斷發展,加快培育兩岸人民的共同利益與共同認同。

  解釋能力與宣導能力初探

  兩岸特色論有獨特的經驗解釋能力與政策宣導能力。兩岸關係要取得突破性進展,還有賴於大陸經濟、社會和體制本身的改革和發展,這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其中不同階段有不同的任務,而每個階段和任務都有“兩岸特色”的存在。

  首先,兩岸特色論能夠很好地解釋過去將近三十年的對台政策與兩岸關係。在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過程中,大陸實現了多方面的政策突破:在經濟政策上先後經歷了“比照外資”以解決台商投資的法律定位,“同等優先、適當放寬”體現了雖然對台資在政策上比照外資,但又體現台商有別於外商的特點。2010年6月,兩岸簽署ECFA,建立具有“兩岸特色”的經濟合作機制。在政治主張上,從“一國兩制”初步戰略構想,經歷了“反獨”先於“促統”,“促統”以“和平發展”為主題、通過“先經後政、先易後難、循序漸進”策略推動兩岸關係走向良性互動、共同發展的道路。ECFA的簽署是第一階段政策突破成果的主要標誌。這些是“兩岸特色論”理論模式發展的源泉。

  其次,兩岸特色論鼓勵解放思想,創新政策與機制,促進兩岸社會整合。目前,兩岸和平發展就是解放思想的過程,要逐步做到兩岸民眾感情融合,實現爭取台灣民心、重塑共同的國家認同的目標。為此應該做到:(1)適時落實台灣同胞與大陸同胞的同等居民待遇,逐步落實《憲法》所確立的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法律定位;(2)揚棄單純在戰術上利用台灣島的“地緣戰略地位”和利用“台灣資金技術”招商引資的思路,大力推動“雙向投資”,讓台海和平與經濟合作真正為兩岸人民謀福祉;(3)在“寄希望於台灣人民”的戰略思想指導下出台務實政策,擴大和深化社會、文化、教育交流,發揮紐帶作用,加強各階層利益的協調,形成兩岸和諧發展的態勢,拆除埋藏在人們心中的藩籬,使兩岸人民的感情有進一步的融合,社會互信有進一步的增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