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熱炒中、印“帳篷對峙”的是一些印度媒體,中國外交部和國防部均已對“入侵”傳聞予以堅決的否認。
在印度,國內媒體的炒作卻引來了不少追隨者。印度媒體集體陷入一場商業化和煽情技術的競爭賽,印度主流媒體與部分人士聯手渲染、挑事,為了吸引眼球,印度媒體往往誇大事實,時常發表一些不負責任的報道,煽動和製造中、印兩國對立情緒,這些蠱惑人心的言論雖然無法實質性左右印度政府的對華政策,但卻集中暴露了一部分印度人根深蒂固的“疑華、防華、恐華”心理,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印度部分媒體炒作中國話題已成一種相互攀比的“時尚”和“毒癮”。這些不負責任的報道嚴重誤導了印度普通百姓,更給印度對外決策帶來極為不利的影響,對中、印關係的發展產生了負面影響。
中印邊界問題發展前景
1、中印邊界摩擦並不符合兩國利益
在全球化不斷發展的當今世界,中、印兩國擁有諸多共同利益,兩國合作大於分歧,對話與和平解決爭端是大勢所趨。而邊境地區緊張局勢既不符合印度的國家利益,也不符合中國的國家利益。
中、印邊界對峙只是局部問題,邊界問題可以和平解決。中國和印度都不希望邊界局勢惡化而影響到兩國戰略夥伴關係。
但是,近年來,通過媒體的過分渲染與不負責任的報道,邊界問題與領土糾紛已嚴重影響和制約了中、印兩國關係的深入發展:
印度反對黨不斷炒作邊界事件,企圖使邊界事態升級。多家印度主流媒體展開惡意炒作,而印度政府和執政黨普遍希望“冷處理”,無意令事端升級。印度政府無意將邊界問題放在一個更加“突出”的位置。但是,印度政府對媒體的沈默,實際上在一定程度上縱容了媒體的肆意妄言。
2、中國政府主張公平合理地解決邊界問題
中國政府一貫主張中、印雙方應本著平等相待、互諒互讓的原則,通過友好協商,在公平合理的基礎上早日全面解決邊界問題。
中、印兩國於2003年10月正式啟動了雙邊邊界問題特別代表會晤機制。2004年1月,印度邊界談判特別代表訪華,雙方就解決邊界問題的指導原則進行了初步探討。2005年1月,中、印雙方談判取得了重大進展,終於就解決中印邊界問題政治指導原則的協定達成了一致,並簽署了《解決中印邊界問題政治指導原則的協定》。2006年11月,中、印兩國發表《聯合宣言》,提出“十項戰略”,其中邊界問題的早日解決被認為符合兩國基本利益,而成為一項重要的戰略目標。雙方還一致同意,在邊界問題最終解決之前,要保持邊境地區的和平與安寧。
事實上,中、印兩國邊境多年來沒有發生大的摩擦或衝突。但以後的七輪談判,雙方都在探討解決邊界問題的框架,並未達成具體協議。
3、中印雙方應加強對邊界地區的管控
中、印關係是一種“競爭性共生關係”,中、印兩國在經濟上存在著互補性。作為相鄰的兩個亞洲大國,中、印兩國都需要一個和平安定的周邊環境發展經濟,維護地區的穩定是中、印兩國的共同任務,與中國直接衝突並不利於印度經濟的發展。
儘管中、印邊界談判已進行了15次,但結果不盡人意。中印邊界問題一直得不到公正、合理的解決,其主要原因在於中、印雙方在邊界問題上還存在著較大的分歧,說明了中印邊界問題具有複雜性和長期性的特徵,多年來,印度一直深受尼赫魯時期的歷史情結影響,其主要表現在無論核武器還是海陸空的演練,印度都是把中國作為其假想敵來進行。印度軍方某些人士對中國“耿耿於懷”,一直要為1962年中印戰爭雪恥。
由於中、印邊界分歧原因錯綜複雜,印度軍方也不能僅僅因為一次有爭議的行為就採取針鋒相對的報復措施,這種過激行為只能導致兩國關係惡化。即使中、印雙方存在重大分歧,也應通過正常的外交程序妥善解決。激化矛盾甚至挑起戰爭都是不負責任、非理智的行為。
中印邊界對峙將成為一種常態,但不會走向失控與惡化的局面。中、印兩國應強化對邊界地區的管控。中、印邊界爭端不會影響兩國政府高層發展雙邊關係的共同意願。因為,中、印兩國領導人都不願為邊界問題升級而影響到雙邊關係的正常發展。中、印兩國領導人對雙邊關係期待很高,中國總理李克強5月下旬訪印,是李克強總理的首次外訪,足見中國對發展與印度關係的高度重視。
目前中、印兩國邊界所發生的問題,是可以解決的局部問題,中、印兩國通過對話,企求和平解決。中、印兩國外交部門及軍方經過積極的會談與密集的外交活動後,5月5日,雙方軍隊同時向後撤退,從而結束了被外界稱為“帳篷對峙”的緊張局勢。另外,中、印兩國政府必須加強對媒體的管控,不能讓印度媒體和反對派成為中、印政府間溝通和談判之外享有“特權”的力量,惡意炒作和挑釁行為將破壞中、印這兩個亞洲大國的關係,尤其是友好貿易關係。
中、印邊界是中國與周邊國家領土爭議最嚴重的地區,對中、印兩國的發展至關重要,努力維持和提升雙邊戰略互信,加強雙方交流與溝通,及時化解“帳篷對峙”。中印雙方可以通過外交渠道結束僵局,外交解決仍是最優先的選擇方案。不過,印度方面對中國在近期內推動徹底解決中印邊界問題並不十分樂觀。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3年6月號,總第18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