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對中國給予更負面評價和對台灣給予更正面評價的人更支持美國出面保衛台灣。根據輿觀調查網(YouGov)和《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所做的聯合民調,在密切關注兩岸局勢的受訪者中,高達70%聽說過兩岸緊張關係的美國人認為,美國應該對中國採取強硬的立場,以防止北京奪取台灣;持這一立場的人超越黨派,民主黨(55%)和共和黨(58%)中都有大約相同比例的受訪者持這一立場,另有41%的無黨派人士也支持這一立場。〔19〕全球台灣研究所2022年6月的數據也顯示,對於美國是否應該在大陸採取武力手段時保衛台灣這一問題,民主黨的支持率略高於共和黨(67.04%對60.15%),大多數無黨派人士也贊成保衛台灣(54.34%),〔20〕但總體來看保衛台灣逐漸成為兩黨普遍共識。
對於美台高層互動這一問題,美國民眾普遍持支持的態度,且持這一立場的民眾占比呈擴大趨勢。2022年10月中旬皮尤研究中心就中美關係相關問題所做的民意調查顯示,對美國未來應該如何處理高層對台“訪問”這個問題,不同黨派的人沒有表現出明顯分歧,共和黨人和民主黨人(各56%)都支持美國官員到台灣,並且認為台海緊張關係對美國來說是一個非常嚴重問題的美國人比那些認為不嚴重的美國人更贊成派高層官員到台灣(63%對49%)。〔21〕麥卡錫當選美國眾議長後,根據輿觀調查網的民調,48%的受訪者認為麥卡錫應該訪台,衹有25%的受訪者反對他的台灣之行;2022年8月初在前眾議院議長南茜·佩洛西(Nancy Pelosi)竄訪台灣並引發北京強烈反彈後,當時所做的民調顯示衹有34%的人支持她訪台,而有39%的受訪者認為她不該前往台灣。在民主黨人中,2022年8月約有44%的受訪者支持佩洛西訪台,而10月約有46%的人支持麥卡錫訪台,支持者的比例變化不太大。但是在共和黨人中,去年支持佩洛西訪台的受訪者衹有29%,但現在支持麥卡錫訪台的受訪者卻翻了一番,達到58%。〔22〕綜合來看,在加強美台高層互動、美國對台軍售等問題上,兩黨共識不斷增強,民眾普遍支持美台關係進一步深入發展。
(四)美國民眾多數人對台灣問題和兩岸關係的瞭解程度不足,支持協防台灣的人數可能有所波動
美國歷史上,大多數人支持派遣美軍為另一個國家或地區而戰並不常見,尤其是當有關國家不是條約盟友時,但多年來美國民眾在台灣問題上的看法一直在朝著錯誤的方向發展。在理論上,美國普遍願意保衛台灣,這不僅有助於美國繼續對台軍售,而且有助於在美台之間發展實質性關係。然而,根據2022年6月Morning Consult的民調,大多數人對東亞和中國的歷史沒有瞭解,衹有15%的選民稱自己對兩岸關係“非常熟悉”。〔23〕輿觀調查網和《經濟學人》週刊聯合進行的民調,對於台海兩岸爆發直接軍事衝突時美國是否應該武力協防台灣這一問題上,47%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對這個問題瞭解不夠。〔24〕可見民眾對台灣問題與兩岸關係的瞭解不多,因此民眾的涉台認知很容易被其所接觸的信息所塑造。
此外,雖然目前的民調數據顯示美國民眾對於台海衝突時美國協防台灣的支持度是有所上升的,但這種支持可能仍然基於在台海沒有直接軍事衝突的情況下。研究普遍發現,儘管民眾在台灣問題上的看法可能受到領導層和政策精英的影響,但美國公眾仍然受到美國參戰時傷亡的強烈影響。這也就意味著目前對於派兵保衛台灣的公眾支持可能會有所改變,因為公眾對這些問題的看法是隨著形勢變化有所改變。儘管美國民主黨及共和黨均對北京都抱持強硬立場,但民眾對軍事選擇的支持可能會減弱並會減少對台灣的支持。因此,美國民眾雖支持軍事方式介入台海衝突,但僅限於派軍機和軍艦,而非美國軍隊直接參戰。預想到美方軍事介入的傷亡,就會驅使美國人反對介入武裝衝突,而更傾向以經濟制裁等方式回應,以避免戰事造成美國士兵傷亡。此外,民眾支持保衛台灣,雖然可能會降低國內援台的政治成本,但並不一定意味著美國有保衛台灣的能力,隨著中美在台海和印太地區實力差距的縮小,美國民眾可能還會考慮美國協防台灣自身能力的問題。
二、美國對台政策民意變化的影響因素
通過對民調數據的分析可以看出,拜登政府上台以來,美國涉台民意走向趨於非理性化,對台灣的好感度和對台海局勢的關注度均有所提升。美國近年來對台民意的變化離不開各種因素的影響,主要包括美國政府對於中美關係採取的更加強硬的立場以及中美戰略競爭的新態勢、俄烏衝突造成的民眾對台海局勢惡化的擔憂、媒體的報導及智庫學者的觀點以及自身對於中國綜合國力提升與中國統一政治意願增強的感知等因素。
(一)美國政府開啟全面對華戰略競爭,民意與政見互動挺台反中成跨黨社會共識
美國的台海政策是其全球戰略、亞太戰略和對華戰略重要組成部分,美國對台政策服務於它的對華政策。自1979年美國承認一個中國以來,對台灣一直採取“戰略模糊”的策略,向台灣提供武器,但不明確表示會協防台灣。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引發了關於這一政策是否明智的辯論。美國對於中美兩國實力差距縮小感到擔憂,對中國實力與意圖缺乏正確判斷,台灣問題是美國戰略上牽制中國最重要的籌碼。支持美國協防台灣的人士認為,台灣是一個重要民主盟友,其戰略位置可以防止中國向印太地區擴張,而且台灣也是寶貴的交易夥伴,生產半導體和其他重要電子產品。
拜登上台以來並沒有從根本上扭轉中美之間持續惡化的關係,總體上延續特朗普時期的“以台遏華”戰略,對華戰略競爭定位的對抗性增強,認定中國對美國霸權構成全面挑戰。拜登雖反復申明“四不一無意”,即不尋求“新冷戰”、不尋求改變中國的體制、不尋求強化同盟關係反對中國,不支持“台獨”,無意同中國發生衝突對 抗,〔25〕但從實際行動上卻不斷以“切香腸”方式挖空美國的“一中”政策內涵,明確主張要與中國“競爭性共存”,打“台灣牌”的力度不斷提升,加緊在多領域提升美台實質關係。根據羅伯特·傑維斯的研究,誘發定勢是導致人們錯誤知覺產生的重要原因,〔26〕由於人們接收到信息時,會以自己當時集中關注和考慮的問題為定勢,據此解讀自己接收到的信息,從而導致錯誤知覺。在對台灣的態度上,受中美緊張關係加劇與美國打“台灣牌”力度加大以及協防台灣承諾的影響,民眾更加關注國際政治中的中美關係以及雙方之間的核心問題——台灣問題,因此民眾對台灣和台海局勢的關注度不斷提升。佩洛西此前不顧北京強烈反對竄訪台灣的舉動,提高了台灣在美國民眾視野中的“可見度”,同時也反映了其背後的民意支持,國會議員不斷訪問台灣並受到民進黨當局接待,這向美國公眾發出了美台關係“良好”的信號,導致美國民眾對台美關係認可度的提升。
從黨派的角度來看,美國兩黨的政治立場在很多具體議題上是存在分歧的,這就會導致民眾對於不同議題態度的對立與社會認知的分裂。但對於涉台議題兩黨共識不斷增加,在兩黨對台敘事和態度不斷靠攏的背景下,民眾在台灣問題上的立場也更趨於一致。美國五角大樓不斷誇大中國可能在未來六年內“入侵”台灣的警告,反華情緒高漲,在美國的外交政策辯論中頻繁提到競爭或新冷戰,營造了一種推行和擁護鷹派政策的氛圍。在這樣的官方敘事背景下,美國民眾對中國威脅的看法已經受到精英階層的輿論和政府對華威脅敘事傳播的影響,蘭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台灣政策倡議主任雷蒙德·郭(Raymond Kuo)曾表示,民意調查反映了這樣一個事實,台灣更頻繁地出現在美國政治領導人的口中,“台灣成為橫跨美國兩黨的少數幾個問題之一,公眾對台灣的支持一直是潛在的,在官方的影響下,美國公眾輿論對於台灣問題從‘不瞭解’轉向更加明確的表達對台灣問題的立場”〔27〕。民眾對台潛在支持在官方影響下被表達了出來,隨著對台灣的正面看法增加以及對中國越來越負面的看法,對保衛台灣的支持增加。
(二)俄烏衝突持續,“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輿論氛圍影響公眾認知
2022年10月民調數據顯示70%的美國人認為美中關係不好,28%的人表示有點好,衹有不到1%的人認為目前的關係非常好。關於中美關係的定位,62%的人將中國視為競爭對手,25%的人將中國視為敵人,而10%的人將中國視為合作夥伴。這與2022年1月俄烏衝突以前的民調數據發生了較大偏差。2022年1月,有54%的人選擇了中美是競爭對手關係,衹有35%的人選擇中美是敵對關係。〔28〕由此可見,俄烏衝突對於美國民眾的認知產生了較大影響。芝加哥全球事務委員會2022年8月公佈的另一項民調也顯示,高達76%的美國人認為俄烏衝突將鼓勵中國“入侵”台灣,近三分之二的美國人認為,俄烏衝突給其他希望為了領土利益發動戰爭的國家開了先例。〔29〕2023年美國《新聞週刊》(Newsweek)委託雷德菲爾德&威爾頓戰略諮詢公司(Redfield & Wilton Strategies)進行的一項調查,結果表明56%的美國人支持美國在中國大陸武統的情況下保護台灣,去年這一數據為47%,同時超過40%的美國人認為,中國對美國利益的威脅比俄羅斯更大。〔30〕
俄烏衝突加深中美戰略競爭的背景下,美國大打“台灣牌”,不斷炒作大陸對台的“武力威脅”,“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的輿論甚囂塵上。2022年4月5日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帕帕羅(Samuel Paparo)表示,“美國履行防衛台灣、支持台灣強化自衛能力的承諾不能鬆懈”〔31〕。拜登關於保衛台灣的一系列公開聲明以及大量涉台法案出台,俄烏衝突後美國官方聲明和新聞涉台報導和發聲增多,這樣的輿論氛圍影響了民眾的認知。根據2022年3月皮尤民調的結果顯示,78%的美國人表示,中國大陸和台灣之間的緊張局勢至少對美國來說是一個有點嚴重的問題,其中35% 的人認為這些緊張局勢非常嚴重,比去年增加了7個百分點。〔32〕在俄烏衝突爆發一年以後,根據皮尤研究中心於2023年3月20日至26日進行的調查,47%的美國成年人表示中國大陸與台灣之間的緊張關係對於美國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這一數據與2021年相比上升了19個百分點。〔33〕
(三)台灣當局不斷提高國際能見度,推行倚美謀獨政策
從台美關係上看,民進黨當局推行“倚美謀獨”的“拒統”政策,尤其2022年俄烏衝突爆發,民進黨當局藉機引導國際輿論,強化大陸“武統”的敘事。蔡英文堅持所謂的“自由民主價值”,刻意配合美國總統拜登上台以來所推行的“價值觀外交”、打造“民主價值聯盟”,頻繁強調“民主台灣照亮世界”。民進黨當局將“民主台灣”與“威權中國”對立起來,大肆渲染“大陸單方面破壞台海和平穩定的現狀”,形塑台灣地區“亞洲民主燈塔”的地位,企圖為外國勢力干涉台海議題造勢,推進“台灣問題國際化”。2022年8月2日,時任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竄訪台灣,蔡英文在與佩洛西會面時稱:“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使台海安全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民主台灣一但受到侵略,整個印太地區安全都會受到巨大衝擊。”〔34〕2023年初台灣立法機構負責人游錫堃訪美時表示,大陸收復台灣,可能影響美國的第一島鏈,“對全世界都是嚴重威脅”。〔35〕蔡英文2023年2月會見美國訪台代表團宣稱“台灣將與美國和其他民主夥伴更加積極地合作,以應對威權主義擴張和氣候變化等國際挑戰”。〔36〕民進黨當局通過各種機會,不斷向國際社會傳遞台海局勢緊張的信號,表達自己“甘當美國馬前卒”的決心。民進黨當局的這些敘述通過媒體傳播給美國民眾,台灣問題在美國民眾生活中的能見度不斷提高,民眾對台海局勢的認知也在台灣民進黨當局敘事的誤導下變得更加消極,對台灣的同情心理增強,對兩岸關係的認知惡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