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時:台教部加強兩性教育,愛情學分怎麼修?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7-29 08:59:46  


  中評社香港7月29日電/台灣“教育部”有意於2009學年度在高中“公民與社會”課程中加入“愛情學分”,以加強學生的兩性教育,這個想法引起多方討論。

  台灣中國時報今日發表社論指出,“教育部”立意良好,不過,觀照過去《青春達人》等兩性教育教材與課程引起的負面評價,如果“教育部”真的要開辦愛情學分課程,在課程設定、教材編製乃至於師資培育上,都需要更謹慎與周延的規劃。

  愛情學分確實是個因應時代需要的課程。根據“教育部”的統計,29%的高中生有感情方面的困擾,島內也已有幾所大學的教授陸續從不同角度開了愛情課程,普受學生歡迎,可以看出學生在這方面需求甚殷;而層出不窮的情傷/情殺事件,更說明了許多莘莘學子嚮往愛情、卻往往不知分寸如何拿捏,的確需要教導。

  前不久,清大一位女學生在服刑九年多後,監獄為她申請假釋,讓人想起當年轟動一時的社會新聞,三位高學歷的主角書念得一級棒卻闖不過情字這條路,犯下駭人聽聞的校園情殺事件,社會高度關切,沸沸揚揚至今未歇。或許很多人認為這只是一樁極端的個案,但多年來,年輕學子走不出情關,自傷傷人的案件仍不斷出現。不久前,台北一所明星高中的學生因為不能接受女友提出分手要求,竟將同樣就讀於明星高中的女生砍成重傷,兩個年輕孩子的人生就此受到了重大的創傷與毀壞,讓人非常惋惜。

  社論說,這個世代的年輕學子身體早熟,容易衝動,外界各式各樣的誘惑又多,他們往往在心靈還沒有準備好、價值觀還沒有確立的情況下,就過度曝露於流行文化資訊中。若其中傳播的是毒性的兩性觀,年輕的孩子們會受到什麼樣的影響,的確非常值得重視。

  單單看學生們在大眾媒體、特別是天天在大眾運輸系統免費發放的刊物中,輕易接觸到多少重口味的兩性/性新聞與畫面,再看看學生們最愛唱的情歌中,有多少是自怨自艾、自傷自虐的內容,就知道我們的孩子可能會在怎樣的性別環境與意識中,建立自己的愛情觀;如果這個時候家庭與教育體系沒有合宜的介入,引導、幫助孩子們建立正確的兩性相處態度與價值觀,年輕的學子們確實會很容易在無所適從,甚至不當的認知中,做出錯誤乃至於危險的抉擇。

  教育主管單位一直希望能在兩性教育上提供資源與幫助,但要做得好而有效,卻非常不容易;畢竟多元自由社會對兩性教育所期待的不是居高臨下的教條灌輸,而是具有同理心的深度討論。知識性的科目可以一板一眼教學,讓學生在強記與考試中累積實力,但愛情學分或者兩性教育卻很難“背多分”,更不能“講光抄”,靠的不只是老師在台上講授硬梆梆的規條,學生抄錄背誦就可以應付,愛情學分更多時候需要在一種信任與分享的氣氛中交流,老師自己也需要更多裝備才有辦法應付;目前從小學到高中的兩性相關教學課程多採融入式方式進行,也就是在相關科目,如“健康與護理”、“公民與社會”等課程中規劃有愛情、兩性、婚姻、家庭等議題,教育部考慮的是未來九十八學年度正式實施的教學綱要中,將兩性相關議題規畫成為必修學分。

  愛情教育其實是生命教育的一環,老師要教授的不只是談戀愛與分手的技巧,而是傳遞一種對生命、對他人、對自我的尊重與認同,在愛與被愛中,建立起負責任、重承諾的人生態度;並且要讓孩子知道,愛情雖是人生可貴的經驗,但並不是人生的全部,生命還有很多同樣非常重要的東西,包括親情與友情……等等;我們努力讓自己成為一個可愛的人、值得被愛的人,也尋找可愛的人、值得愛的人,但如果有一天,愛情走了,不必認為是世界末日,而將之視為一個讓生命更豐富、更充實的生命經歷。 
讓孩子們透過愛情課程認識男女的差異、身體與心理的界線,對人際互動建立健康合理的期待、懂得自我保護與相互尊重,在一個強調“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的個人主義盛行時代,格外重要。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