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應高度重視中美兩軍合作的意義 |
中評社╱題:新形勢下中美安全關係發展的展望與思考 作者:趙景芳(北京),國防大學戰略教研部副教授、軍事學博士
自2013年6月中美兩國元首“莊園會晤”後,受中美建設新型大國關係倡議的強力驅動,中美兩軍關係開始呈現持續穩步增長態勢。但樹欲靜而風不止。在中美雙邊軍事交流發展良好態勢下,美方一些反華勢力意欲給中美軍事交流潑上一桶“冷水”。今年1月28日,美國《華爾街日報》刊發一篇題為《五角大樓暫停與中國開展新的交流》的文章,稱美國國防部在與中國達成空中相遇行為規則協議之前,將暫停擴大與中國的防務關係。儘管該報道內容很快被證明並不屬實,但是引發了關心兩國兩軍交往的人士對未來一段時期中美兩國兩軍關係發展走勢的關注。對此,筆者持謹慎樂觀態度,認為當前美方對中國崛起仍存有疑忌,但在自身困難和中國方實力不斷壯大情況下,美對中國合作需求顯著增加。從長遠看,中美關係發展雖難免要經歷曲折和起伏,但雙方避免戰略攤牌,超越“修昔底德陷阱”的歷史機遇很大。根據最近一段時間,作者與美國軍方和知名智庫學者的一些交流,提出幾點觀察和思考,與讀者共享。
幾點觀察
(一)亞太“再平衡”戰略將持續推進,對中國提防和遏制的基本面不會改變。
近年來,中東亂局不斷、阿富汗局勢動蕩,以及美俄在烏克蘭問題上激烈角逐,使得美亞太“再平衡”戰略實施並不順利。去年9月,奧巴馬在聯大發言時曾明確將“埃博拉”病毒、俄羅斯、“伊斯蘭國”並稱美國“三大威脅”,引發外界對美國亞太戰略走向調整的猜測。但通過與美國學者的對話交流,我們明顯感到,亞太再平衡戰略是美方基於深思熟慮而制定的大戰略,兩黨精英對此有廣泛共識。中東亂局以及烏克蘭問題等雖一時對美實施亞太再平衡形成牽制和羈絆,但美國把戰略重心長期放在亞太,並將深度介入和主導亞太事務的思路是堅定而明確的。美方主要考慮有兩點:一是亞太是世界經濟最富有活力的地區,美21世紀霸權維系依賴於亞太;二是中國經濟總量迅速崛起成為世界第二,被美認定為主要潛在威脅來源,今後美必須長期集中精力加以應對。因此,在與美方交流中,美方學者在釣魚島、菲律賓、南海“九段線”、戰略透明度等問題上繼續偏袒盟友,對中國立場不分青紅皂白,橫加批評與指責的做法就可以理解。可以預見,今後美在利用中國周邊爭端和軍力增長炒作“中國威脅”、挑撥中國與周邊國家關係上仍將不遺餘力,美在加大與中國接觸同時遲滯、遏制中國崛起的基本面不會改變。
(二)與中國開展合作願望趨於強烈,構建新型大國關係前景向好。
在交流對話中,美方多次表示,在管控和解決重大國際現實問題上,迫切希望能與中方進行合作。有美國防部官員坦言,對於應對肆掠非洲的“埃博拉”病毒、打擊“伊斯蘭國”和處理烏克蘭危機等,美感到力不從心,希望與中國進行戰略合作。美方還認為,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軍事強國,對維護國際和地區安全穩定上具有重要作用。中方在維和行動、人道主義救援和災難救助、傳染性疾病的防控、反海盜等應對非傳統安全威脅等方面,應與美方一樣承擔起相應責任和義務。對於去年11月中美達成的有關重大軍事行動相互通報機制和公海海域海空軍事安全行為準則,美方感到歡欣鼓舞,認為此舉有助於增進互信,對於雙方避免因誤判而引發軍事衝突具有重要意義。
在座談交流中,我們還感到,當前美國意欲加大與中國合作力度,還存在拉住中國,防止中國與俄羅斯結盟一致對美的考慮。美方宣稱,在此次克里米亞危機中,中國在美俄之間明顯採取了“兩面下注”的政策。美國擔心在中美俄大三角中,若中俄完全走到一起,聯合對美,美將處於不利地位。對此,美國防大學國家戰爭學院院長柯森提諾准將倡議:“中美雙方要共同保衛全球,共同保衛公共領域的安全。更重要的是,要在政治、軍事上合作。合作的模式,可以採取美英合作的模式。”眾所周知,歷史上美英合作模式的一個重要結果,就是英美霸權之間的和平過渡,也就是美國的和平崛起。
這表明,隨著中美綜合實力的此消彼長,美國人也並不認定中美之間必有一戰。特別是面對複雜多變的國際形勢,只要我們善於運籌、把握分寸、剛柔相濟,就能夠爭取中美之間良性互動和新型大國關係的構建,就有可能超越“修昔底德陷阱”,走出“前無古人,後啓來者”的大國和平崛起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