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基礎設施投資不足,與美國日趨激烈的政黨鬥爭掣肘密切相關。自1998年以來,ASCE就一直將美國基礎設施的整體評級評定為D級;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的《2019年全球競爭力報告》中,針對基礎設施質量衡量的指標一項,美國排在第13位,低於2002年的第五位。然而,在美國政府債台高築、債務負擔持續增加的情況下,掌控著美國“錢袋子”的國會卻在怎麼籌錢、如何投資等問題上長期陷入黨派拉鋸之中。美國建築類新聞網站“For Construction Pros”稱,儘管拜登政府將可能提出更加雄心勃勃的基建計劃,但這一計劃仍可能因為國會內部的分歧而重蹈覆轍。
同時,美國日益僵化的官僚系統也可能干擾基礎設施建設的進程。多年來,美國大規模基礎設施計劃因為規劃、審批、聽證等一系列繁瑣的程序性事務干擾而最終流產的情況並不少見。2019年,加州州長加文·紐瑟姆宣布放棄2008年以來就在推動的舊金山—洛杉磯高鐵,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該項目在各種爭議中工期不斷延長導致預算和成本不斷飈升,最終被加州政府放棄。
一場突如其來的極寒天氣,將美國基礎設施的軟肋和問題暴露無遺。然而,面對多年積攢的沉屙舊疾、日益激化的黨派政治和否決政治,美國想要跳出基礎設施老舊的陷阱,恐怕不是高呼幾句“進行歷史性投資”“抓住世代的機遇”這樣的口號就能實現的。
畢竟,十年前,得州就曾遭遇過一次寒冬擊垮其電網的事件,一場寒流導致得州超過320萬戶斷電。美國聯邦政府當時還撰寫了一份350頁的報告建議其整改,可並沒有得到落實。如果得州真正吸取了十年前的教訓,今天的危機或許完全可以避免。關鍵的問題是,美國能否躲開下一次“得州危機”?(聶舒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