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國青聯委員、粵港澳大灣區青年總會主席兼執行主席吳學明(中評報道組) |
中評社北京9月23日電(記者 張爽)港區全國青聯委員、選舉委員會委員、粵港澳大灣區青年總會主席兼執行主席吳學明日前接受中評社記者採訪表示,想團結不同立場的青年人,首先要敢於“挨駡”,另外就是要學會“感溫”和“調溫”。
吳學明表示,香港不少年輕人對於地區事務工作充滿熱誠,但不可否認的是目前參與青年工作的大部分都是來自同溫層。他認為,青年工作若要突破同溫層要從以下多個方面下手:一是增加參加途徑,降低參與門檻,吸納更多有志之士;二是改革各個青年交流會的模式,做到真正的有效交流;三是擴大與政策制定者的接觸和溝通渠道,讓青年工作者與政府建立互信關係;四是開設具有透明度和知名度的活動資訊平台,收集更多不同的聲音。
吳學明指出,“想團結不同立場的青年人,首先要敢於挨駡,另外就是要學會感溫和調溫。”作為建制派青年,他會積極倡議港府推動愛國愛港青年骨幹培訓工作,不論政見和黨派,惟不可越過紅線,藉此將不同政治立場的青年連結在一起。他表示,更會全力支持新選舉制度,相信透過覆蓋面較廣的新選委,能提名更多青年聲音進入議會。
面對社會上對來自政商家族青年選委的質疑聲音,吳學明回應稱,此次當選的青年選委都是經過資審會的嚴格審核,都是堅實的愛國愛港人士,所以無論他們的家庭背景如何,都會盡心盡力當好守門者、建設者、傳遞者、宣傳者和行動者的角色,為香港選賢任能,為國、為港擔當作為。他認為,來自政商家族的青年選委在面對社會質疑聲音的時候,可以把質疑當成一種動力,專注做實事,做好中央與香港市民之間的溝通橋梁,深入社區,用行動切實解決市民困難,以響應質疑的聲音。此外,當選的青年選委當中不只有來自政商家族的,還有來自專業界人士,服務社會和基層人士的青年,各自代表不同青年的聲音,體現國家對香港青年培訓和發展的重視。
雖然政府積極努力宣傳大灣區,但仍有不少香港青年對大灣區抱著漠視或是敵視的態度。香港青年不願意接受大灣區的癥結何在?對此,吳學明認為,一般新政推出都會有“官熱民冷”的現象,因為政策相對全面、涉及各行各業,而民眾只有對涉及自身的行業才會有比較切身的感受,所以對整個政策的理解會相對滯後。我們做青年工作的目的之一就是讓大灣區在香港青年中“升溫”,讓他們願意去接觸和感受大灣區。香港青年不願意接受大灣區的癥結主要是兩地生活及文化有一定的差異、兩地的制度體質亦有不同,很少香港青年會主動離開舒適圈,到沒那麼熟悉的地方拼搏。此外,很多香港年輕人本土意識比較強烈,將粵港澳大灣區當成一個競爭關係而非合作關係,認為到內地發展是一種單向的人才輸入,但這正正是他們的思想誤區。粵港澳大灣區是一個整體,三地各項人員要素配合市場需要高度流通,都是共同為打造出一個一流灣區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