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灣區港資製造業研究報告(圖片來自主辦方) |
中評社香港6月18日電(記者 張心怡)為推動粵港兩地政府更重視內地港資製造業並加強支援,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早前委托嶺南大學中國經濟研究部進行“粵港澳大灣區的港資製造業經營情況、對灣區經濟貢獻與實現轉型升級發展策略”的顧問研究,深入探討大灣區內港資製造業的現況,以及在區域發展中的角色、價值和優勢。
研究報告顯示,最近5年粵港澳大灣區9市含港資成分的在營製造業企業的數目,整體呈平穩上升趨勢。2018年達21345家,累計的註冊資本達人民幣3177億,而2017年營業利潤達人民幣540億。研究利用樣本調查及大數據結果,推算9市港資製造業企業在2017-18年度內地業務的營運表現,估算投資額約4681億港元、營業額約9003億港元,繳納稅款約281億港元。
研究報告提出,大灣區港資製造業企業對香港的經濟貢獻被低估。報告顯示,被訪企業中,近九成的總部設於香港,作為營運和控制中心,全部表示無意撤離香港,相信跟香港擁有健全的法例、簡單清楚的稅制有關。
報告亦指出,大部分在粵港澳大灣區9市從事製造業務的港商,在香港本地的統計上不會被歸類為“製造業”,其在香港的身分多為“貿易商”。然而,他們在港的業務活動卻往往涉及與製造業相關的技術支援服務,這些活動雖屬製造業生產過程中的關鍵性輸入,但從業員只會被劃分為服務業員工,其本地生產總值的貢獻亦被歸類入服務業,導致港資製造業的實際作用未獲全面反映,使得以“延外發展”為主的香港製造業的實際範圍、規模和貢獻因而被低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