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2月16日電/光明網評論員文章指出:2013年,中央出台“八項規定”,強調公務接待要厲行節約,反對大吃大喝之風。但有讀者爆料稱,各類駐京辦依然紅火,為“舌尖上的腐敗”提供庇護之所,成為隱蔽的會所。春節過後,記者走訪多家駐京辦和駐京聯絡處,多名相關工作人員稱駐京辦接待似有減少,不過生意並未受到太多影響,有的甚至出現了包間預訂難的情況。
伴隨著從上到下的反腐高壓態勢,一些貪腐現象趨於隱蔽化和地下化的話題,並非第一次進入公眾視野。如去年就有媒體曝出,有些官員吃喝從高檔酒店轉入機關食堂或駐京辦。此次一些駐京辦被爆春節前後“吃喝依舊”,堪稱最新一例。而加上各地一些“最新受賄潛規則”的出現,都在提醒,在一連串落馬官員數字之外,我們尚需要更為理性地看待目前的反腐形勢。
反腐必然是一項系統工程。大量貪腐官員的落馬,固然顯示了反腐的決心,但是從根本上說,整肅既有貪腐現象和官員,仍只是治標。而治本,則是要通過制度化建設,將腐敗的通道徹底堵死,讓“想腐不能腐”成為現實,而非僅僅讓官員憚於“風聲緊”。具體到駐京辦的問題上,它一方面與地方政府的財政預算是否過硬密切相關,另一方面,則是一些部委的審批權力是否得到適時下放和嚴格監督。以此而言,進一步改革財稅體制,提升地方政府的財政預算監督力度,加快審批權力的下放進度,將是重中之重。
顯而易見的是,駐京辦的數量近年來雖然在減少,但是如果“跑部錢進”背後的深層次原因沒有徹底解決,也就意味著“駐京辦式腐敗”的生存土壤沒有得到徹底鏟除。在這種背景下,僅僅監督“吃喝行為”,則很可能出現監督成本高、防不勝防的尷尬。駐京辦成為反腐風暴中難以得到根本約束的“安全島”,就是很好的說明。
事實上,在近日國務院召開的第二次廉政工作會議上,李克強總理再提切實解決“跑部錢進”問題,其一個重要背景就是“加強反腐倡廉基礎制度建設”。此種著眼於反腐制度建設考量的改革觀,其實反過來又亮明了一個重要的反腐啟示,即在強力清理存量腐敗的同時,更要充分認識到腐敗的制度化背景,著眼於通過制度化改革,來減少腐敗產生的機制性原因,以此方能達致長遠性的良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