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9月19日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數據顯示,過去幾年裡,全球經濟重心轉移到了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這些國家占世界總人口的85%,全球GDP的約60%。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這些國家貢獻了全球增長的80%。面對世界經濟形勢的發展演變,全球經濟治理需要與時俱進、因時而變。二十國集團(G20)杭州峰會上,習近平主席指出,全球經濟治理應該以平等為基礎,更好反映世界經濟格局新現實,增加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代表性和發言權,確保各國在國際經濟合作中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中國倡議適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歷史潮流,得到各國專家學者的好評。
打破壟斷格局,拓展經濟空間
“共同完善全球經濟治理的命題十分必要,特別是在目前世界經濟復甦依然乏力、貿易保護主義在一些國家不斷抬頭的情況下。”IMF前首席經濟學家任永力告訴記者。
“世界經濟版圖正在發生根本性變化。”美國布魯金斯學會約翰·桑頓中國中心主任李成認為,西方國家因為受經濟不振、人口老齡化、福利開支上升等因素影響,面臨諸多政治經濟困境,需要與新興市場國家進行更多互動合作,以應對新的挑戰。
俄羅斯亞太地區發展預測研究中心主任薩納科耶夫認為,布雷頓森林體系早已過時,應該由新的規則來替代。目前,在中國主導下出現的“一帶一路”、亞投行等政策倡議和機構創新,將打破發達國家對全球經濟治理的壟斷,為發展中國家拓展更多經濟空間。
中歐數字協會主席路易吉·甘巴爾代拉認為,G20杭州峰會最大的特色就是由世界上最大的新興經濟體中國來主辦,邀請了老撾、埃及、哈薩克斯坦等發展中國家與會,“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聲音被國際社會更清晰地聽到”。在中國的推動下,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進行了有效溝通,這為建立一種相對平衡的國際關係從而實現共同發展奠定了基礎。
埃及經濟研究論壇主席、經濟學家拉沙德·阿卜杜認為,中國一貫倡導國家之間的平等對話和互學互鑒,相互尊重各自的發展道路和政策選擇。中國倡導的“平等”,就是反對國際關係的“叢林法則”,讓發展情況各異的國家有機會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