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城區+邊寨’幫帶共建機制,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公共服務水平,拓寬村民增收渠道,群眾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昆明市委有關負責人說,昆明實施“以城帶邊、以城興邊”機制,推動磨憨在經濟發展、民生保障、民族團結、基層治理等方面實現跨越。
2024年前9個月,雲南實現邊民互市貨值超144億元,眾多特色商品豐富了雙邊市場的品類供給,拓寬邊民增收渠道,成為拉動邊境經濟增長的強勁引擎,更在頻繁的交易往來中加深兩國人民的情誼與文化交融,讓邊境線成為合作與友誼的活力紐帶。
人文交流更加密切。“我們在冬陰功湯裡加入雲南的鬆茸,代替泰國的蘑菇,賦予它新的風味。”泰國人吳敏卿在中國生活了20多年,自2005年開設第一家餐廳以來,吳敏卿在昆明開了8家泰國餐廳。這種融合風味是雲南和周邊國家日益加深的文化交融與經濟聯繫的縮影。
“雲南充分發揮地緣優勢,深化與南亞東南亞國家的人文交流合作,進一步厚植民意基礎,‘心聯通’更緊密。”馬勇說。
雲南師範大學作為全國首批來華留學示範基地之一,自上世紀90年代起開始招收留學生,與泰國、緬甸、老撾合作共建三所雲華職業學院,為當地培養專業化的華文教育師資人才和“中文+職業”教育人才。雲南師範大學對外合作交流處處長楊葉華介紹,2011年以來,學校共招收來自80多個國家的全日制學歷留學生2284人,其中南亞東南亞學生占比達80%,老撾、泰國、緬甸學生人數位列前三。
目前,雲南累計在南亞東南亞及環印度洋地區18個國家實施了142個“小而美”民生項目,帶去光明的醫療隊、清澈的自來水、點亮的鄉村路燈,拉近了心與心之間的距離。
雲南省實施“民相親·教育行”南亞東南亞教育合作精品活動,舉辦6屆南亞東南亞教育合作昆明論壇。在南亞東南亞國家設有24個境外辦學機構和項目,形成老撾鐵道職業技術學院、雲南財經大學曼谷商學院等一批合作成果。同時加強語言互學互鑒,全省30所高校開設72個南亞東南亞語言專業點,在籍學生人數近8000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