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6月17日電/日前,國家醫保局曬出2021年全民醫保賬單:全國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逾13.6億人,參保率穩定在95%以上。連續4次開展醫保藥品目錄准入談判,累計將250種藥品通過談判新增進入目錄,價格平均降幅超過50%。通過談判降價和醫保報銷,年內累計為患者減負1494.9億元……
醫療保障是減輕群眾就醫負擔、增進民生福祉、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重大制度安排。十八大以來,我國加強全民醫療保障制度頂層設計,一張覆蓋全民的多層次醫療保障網絡基本形成,更好滿足了人民群眾多元化醫療保障需求。讓醫療保障網“密不透風”,應保盡保,防範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方能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讓醫療保障網“密不透風”,保障網要織密。從2012年到2021年,我國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增加到逾13.6億人,保障覆蓋更廣,保障效率更高。基本醫療保障,應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實現應保盡保,從擴大醫保覆蓋面入手,織密醫療保障網。以重特大疾病保障為例,特困人員、孤兒、低保對象、返貧致貧人口抵抗疾病風險能力比較弱,需要有針對性地夯實醫療救助托底保障,提高制度的公平性、協調性,逐步縮小待遇差距,增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保障。隨著人民群眾對健康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長,醫療保障領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逐步顯現。織密醫療保障網,就是要解決存在的障礙和短板。《關於深化醫療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見》明確要求,到2030年,全面建成以基本醫療保險為主體,醫療救助為托底,補充醫療保險,商業健康保險共同發展的醫療保障制度體系。
讓醫療保障網“密不透風”,服務網要織密。提升跨省流動人口就醫便捷度,讓百姓身在異鄉不愁醫,是民生所盼、時代所需。目前,我國異地就業、居住的流動人口日益增多,信息不互通、數據不互認,網上不能辦、異地不能辦,會直接影響結算效率,導致群眾辦事多頭跑、來回跑。最近,全國統一的醫療保障信息網絡已全面建成。推進醫保服務邁進“碼時代”,為群眾提供“搬到家裡的醫保服務點”和“裝在口袋裡的醫保服務廳”。醫療保障功能的實現,要聚焦群眾“難點”“堵點”“痛點”問題,主動自我革命,善作善成,最大限度方便群眾看病就醫。
讓醫療保障網“密不透風”,監管網要織密。沒有醫療保障基金的安全,就沒有醫療保障制度的可持續發展。醫療保障基金是人民群眾的“保命錢”,必須以“零容忍”的態度嚴厲打擊欺詐騙保行為,不斷扎牢織密醫保基金監管的“制度籠子”。2018年至2021年,全國共檢查定點醫藥機構超過240萬家次,處理近115萬家次,累計追回醫保基金583億元。守護好群眾“保命錢”,還必須持續在精細管理上發力,做到全方位、全流程、全環節智能監控,切實打造守護醫保基金安全的“電子眼”和“順風耳”,讓數據“有跡可循、有據可查”。織密監管網,堅決斬斷伸向醫保基金的各類“黑手”,提升醫保智能監管能力和監管效能,讓醫保基金有效使用惠及民生。
奮進新征程,要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把維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首位,努力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醫療保障。
來源:人民網 作者:丁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