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研發的冷頂式電爐“有爐無煙囪”,實現藥用玻璃生產零排放;在制瓶車間,機械手臂靈巧地插管、裁切、將合格品抓取到傳輸帶,殘次品則被自動揀入廢料桶……走進滄州四星玻璃股份有限公司,科技氣息撲面而來。
“過去中性硼矽玻璃管只能從國外進口,每噸價格曾一度從1萬多元漲到近3萬元,公司生產嚴重受制。”公司副總經理王麗萍說,痛定思痛之下,公司經過兩年多技術攻關,形成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產業化技術。目前,已具備年產5萬噸中性硼矽玻璃管、50億支中性硼矽玻璃瓶產能。
近年來,滄州將創新驅動作為發展第一動力,築牢傳統產業,做實風口企業,布局未來產業。滄州市委書記康彥民說,目前,滄州聚焦綠色化工、醫藥與醫用包裝、膜與電池、集成電路等重點產業,成立工作專班,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激活滄州經濟發展一池活水。
經濟提“質”,引“智”是關鍵。滄州借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機遇,逐步建立“京津研發、滄州轉化”協同模式。目前,全市與京津共建省級研發平台35家,開展產業技術研究項目500多項。全市吸納京津技術合同成交額超過200億元。
農業發展同樣需要向“新”力。
滄州土地鹽碱化嚴重,當地曾流傳“春天白茫茫,夏天水汪汪,十年九不收,糠菜半年糧”的俗語。滄州發揮科技創新關鍵作用,做好鹽碱地特色農業大文章。
旱碱麥鮮食面條、旱碱麥啤酒……中國農科院農產品加工與營養健康研究院(滄州)院長董維給記者介紹正在開發的產品,她說,研究院主要圍繞育種、種植、推廣、加工開展全產業鏈創新研究,為鹽碱地特色產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