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活躍智庫日漸顯現:新發展、新動態、新特征
在中國數量眾多的智庫中,相當一部分有著常規性的組織與運行方式,能夠比較廣泛和深入地參與公共決策,同政策制定者、媒體和學界保持良好的關係,並享有一定的國際或國內影響力,成為持續發揮作用的“活躍智庫”。統觀“活躍智庫”在2014年的發展狀況,得出如下結論:
▲智庫合作交流日益頻繁
合作與交流是智庫快速提升研究能力、擴展影響力的有效途徑。一年來,借助智庫聯盟、論壇、峰會和備忘錄、戰略合作框架等多種形式,各地各類智庫之間合作交流日益頻繁。其中包括中國智庫與國際智庫之間的跨國合作、智庫與政府之間的政智合作,而且諸多交流活動均為“首屆”,表明中國智庫逐步走向開放,智庫合作的機制與框架初步顯現。例如,2014年1月,中國東中西部區域發展和改革研究院與波蘭經濟大會基金會簽署戰略合作框架。9月,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和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主辦的首屆中國—新加坡經濟走廊智庫峰會舉行。10月,首屆中原智庫論壇召開,並擬定以後每年春秋兩季各舉辦一次。12月,中國浦東幹部學院、光明日報社、上海社會科學院、中共上海市委黨校聯合舉辦“科技創新與人才戰略”——高層智庫論壇(2014)等。
▲新型智庫發展尤為活躍
與傳統智庫組織形態不同,新型智庫擁有更加靈活的組織結構,而不拘泥於固定的人事關係,比如,中國經濟五十人論壇、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已享有一定的知名度;2014年新成立的中國城市百人論壇閃亮登場。這些智庫緊密依托具有一定學術和公眾影響力的專家,以大型論壇、專家研討會、閉門會等形式組織以研究項目為導向的研究團體,撰寫研究報告,並通過智庫內部渠道報送相關決策部門,由此對中國高層產生決策影響力。論壇類智庫本身從事兩類業務,一是募集資金,使智庫專家從煩瑣的課題申請和經費籌措中解脫出來;二是將論壇觀點整理匯編成決策咨詢成果,提高智庫成果質量和運行效率。
除了論壇類智庫外,一些地方政協、參事室等政府機關也在積極探索和發揮智庫平台功能。儘管從嚴格意義上講,政協和參事室不是智庫,但它們確實起到了類似於歐洲黨派智庫的平台作用,而且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語境下,在推進政治協商民主建設進程中,政協、參事室和各類智庫之間相互促進,在完善國家治理體系和提升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方面,發揮著“1+1>2”的協同效應。
▲高校智庫建設方興未艾
高校人力資源集中、學科門類齊全、基礎研究力量雄厚、對外學術交流廣泛,因而具有建設高水平智庫的天然優勢,可以為政策研究和戰略研究提供源源不斷的學術資源支持。2014年2月10日,教育部印發《中國特色新型高校智庫建設推進計劃》,旨在以2011協同創新中心和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為主要基礎,培養高校智庫隊伍,打造高校智庫品牌,帶動高校社會服務能力整體提升。高校智庫建設的總目標,是推動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力求在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黨的建設、外交與國際問題、“一國兩制”實踐與推進祖國統一等八大領域,找准關鍵環節,瞄准國家急需,凝練出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開展針對性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