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塑造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新優勢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統籌規劃,做好頂層設計,突出重點。 |
中評社北京3月19日電/進入新發展階段,中國將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構建新發展格局,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必須具備強大的國內經濟循環體系和穩固的基本盤。要塑造中國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重視以國際循環提升國內大循環效率和水平,改善中國生產要素質量和配置水平,推動中國產業轉型升級。”
經濟日報發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國強文章認為,塑造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新優勢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統籌規劃,做好頂層設計,突出重點。
文章提出,首先,加快提升傳統優勢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勞動密集型產業是中國傳統競爭優勢。隨著中國人均收入水平的快速提高,中國生產要素的比較優勢正在發生深刻變化,低成本勞動力的優勢已經大大減弱,傳統勞動密集型產品在國際市場上面臨更加激烈的競爭。對中國而言,勞動密集型出口部門直接和間接貢獻了眾多工作崗位,絕不能輕言放棄。因此,當務之急是加快推進傳統優勢出口產業轉型升級。一是要加快價值鏈升級。從當前低附加值的組裝加工環節向“微笑曲線”的兩端延伸,即前端的設計、研發、複雜部件生產環節,後端的品牌、營銷、生產性服務和售後等高增值環節。二是要做好產業梯度轉移工作。引導一部分勞動密集型出口產業從較高成本的沿海地區向中西部地區轉移,充分發揮中西部地區在勞動力、土地等方面的低成本優勢,盡量將勞動密集型產業留在國內。三是要推進勞動密集型產業轉型。把握好工業機器人發展的機遇,主動推進機器替人,把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轉變為資本與技術密集型產業,使中國繼續保持這些產品面向世界的出口基地地位。四是要構建以中國為主的國際分工新網絡。結合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加強國際產能合作,引導勞動密集型產業有序對外轉移,努力在中國與轉入國之間形成垂直分工的區域生產網絡,倒逼中國向產業鏈上游升級,增強中間投資品的出口競爭力,構建以中國為主的國際產業分工網絡。
其次,加快培育資本與技術密集製造業的國際競爭力。以汽車、石化等為代表的資本與技術密集型產業一直是中國的支柱產業。過去這類產業大多以面向國內市場為主,增強國際競爭力的壓力與動力不足。隨著中國比較優勢加速轉換,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國際競爭優勢不可避免地有所削弱。要保持出口的總體規模持續增長和國際收支的平衡,必然要求資本與技術密集型產業盡快成為我們參與國際競爭的主力軍。如果不能順利實現這種國際競爭優勢的升級,中國國際收支平衡可能將面臨嚴重挑戰,帶來一系列嚴重後果。可見,加快培育資本與技術密集型製造業的國際競爭力,是塑造中國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新優勢的重中之重。為此,要盡快調整產業發展戰略,實現從進口替代戰略向開放發展戰略的轉變。近年來,中國汽車產業政策的調整,如有序取消外資在新能源汽車、商用車、乘用車整車生產上的合資要求、股比限制,邁出了向開放發展戰略轉型的堅實步伐,必將有力地促進資本與技術密集型製造業國際競爭力的增強。要大力推進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實現各類所有制企業平等競爭,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增強創新動力與創新能力。要抓住新技術革命的戰略機遇,增強新興產業的國際競爭力,用新技術改造傳統的製造業,加快培育其國際競爭力。
再次,加快增強服務業的國際競爭力。全球進入服務經濟時代,世界經濟與貿易呈現出三個值得高度重視的新趨勢:一是製造業服務化不斷深化,製造業中的服務增值占比持續提升,服務業效率對製造業國際競爭力的影響越來越大。二是服務數字化快速推進,為服務貿易發展提供了巨大新動力,跨境電子商務、數字服務貿易、服務外包等新的服務貿易方式快速發展。三是服務貿易增長速度明顯高於貨物貿易增速,服務貿易占全球貿易比重持續提升。中國具有發展服務貿易的優勢與潛力,但由於發展階段和體制機制的原因,服務貿易發展滯後,服務業效率不高、國際競爭力不強。中國雖然是服務貿易大國,但服務貿易整體競爭力較弱,逆差較大。服務貿易出口占全部出口的比重不到10%,比全球平均水平約低14個百分點。服務貿易結構也有待優化,金融、電信、計算機和相關服務、會計、文化等知識密集型的服務出口占比逐年提高,但與發達經濟體相比仍有較明顯差距。充分發揮中國發展服務貿易的潛力,盡快提升中國服務業效率,特別是生產性服務業的效率,增強服務業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的新優勢,不僅將使服務貿易成為中國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的新增長點,而且將形成對中國製造業國際競爭力的有力支撐。要總結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的成功經驗,推進服務外包示範城市和國家文化出口基地建設,積極探索增強服務出口競爭力的有效途徑;大力推進服務業對內對外開放,深化服務領域體制改革創新,從根本上改變有些服務部門“對外開放不足、對內管制過度”的狀況,為增強服務業國際競爭力營造一個良好的市場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