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8月9日電/2006年秋拍張宗憲出手這件清乾隆青花紅彩雲龍紋賁巴壺時,其成交價為711萬餘元,今年春拍時,其價上漲至3584萬元,證明張宗憲所言“只要東西好,貴了還能貴”不虛。
張公宗憲,出生於上海,1949年移居香港,其英文名為羅伯特.張,江湖人稱蘿蔔張。
目睹過他給二流畫家作品以一流價格,在首次舉行的中國嘉德拍賣會上博得頭彩。
聽說過他以1600多萬元競投,占北京翰海首場拍賣成交額的一半天下。
見證了他在各地拍賣會上引起的話題,產生的影響,留下的思考。
許多年了,無論是在香港、倫敦、紐約,還是在北京、上海幾家大拍賣公司,只要是中國文物與藝術品的拍賣會,他常常是坐在第一排,手持第1號牌,頻繁競投……他如果不是最大的買家,就可能是最大的賣家,因此,他被稱為舉足輕重的中國古董收藏家之一、中國文物與藝術品市場的推動者之一。
上世紀40年代末、50年代初,北京的舊王孫、上海的金融家、南京的舊官吏為了逃避戰火,遠走香港,隨身攜帶的金銀細軟、文物藝術品造就了香港古董市場的從此繁榮。正在做服裝生意的張宗憲適時撿起祖輩的產業,從古董行裡挖到了第一桶金。1951年,他相繼開設了自己的古董店與首飾店。說到自己的起步,張宗憲說,“我是憑靈感,憑智慧,憑記憶力”。他的家人也說,沒有幾個人比他更投入,他是“反覆捉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