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代表中國文化的原創產品行銷世界
國家大劇院的宗旨是堅持人民性、藝術性和國際性。這三性說起來容易,但執行起來卻非常難。
“今後要做的事情主要是加大藝術教育的投入。”陳平最頭疼的一件事情是,大劇院不得不為很好的作品而投放大量廣告,算下來也有幾千萬了。要想讓觀眾識貨,只好去提高觀眾的藝術欣賞能力。“當別人贊嘆大劇院有多輝煌時,我並不放在心上,但當一個世界級的指揮或者歌唱家誇贊我們的觀眾有素質時,我才會覺得特有面子。這不就是國家形象、文化形象嗎?”
“這也是提高國民素質的一部分。3年中國家大劇院已經拿了2000萬去做藝術普及。這個工作總得有人做,國家應該拿出更多的公共資源來普及高雅藝術。我們期望更多觀眾從最初的嘗鮮者變成音樂的知音。”
明年,國家大劇院將出產10多部原創產品,從舞劇到歌劇,從京劇到話劇,琳琅滿目。如此大的力度體現了陳平眼中的重中之重。“中國其他的貿易都可以做到巨大的順差,為什麼只有文化貿易的逆差這麼大?國際性的體現不僅僅是向世界一切經典的表演藝術敞開大門,而且包括借助國家大劇院的舞台,將本土表演藝術推向世界,讓代表中國文化的原創產品行銷世界。”
世界權威的音樂刊物、英國雜誌《留聲機》曾經盤點了2010年夏季演出季,世界上32個主要藝術節的211台劇目中,沒有一個中國的劇目或者藝術院團。這讓陳平深受刺激。
“我們不能總是高成本地進口外國的演出,卻低成本或者免費地輸出中國的演出產品。中國有豐富的文化資源、藝術資源,但怎麼轉化成對外文化貿易的精品是一個大課題。今後我們的主要精力用來整合國內的優質藝術資源,生產出真正面向人民、面向國際、面向市場的原創精品。”
“中國的演員是一流的,中國的舞台美術是二流的,中國的文化產業經營卻是三流的。”這句話陳平一直記得很清楚。由於缺少有國際營銷能力的文化產品公司,也沒有跨媒體的大集團公司,“有時覺得我們就和海南島的蕉農一樣,生產出好香蕉,最後卻都壞掉了,運不出去。國家應該建立起這樣的渠道與這樣的隊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