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防“方言秀”對語言文化的另類傷害
弘揚和保護方言當然值得肯定,但絕不意味著不分場合,甚至功利性地拿方言當做“噱頭”製造賣點。
不管是時下熱播的影視劇,還是節目主持人選拔活動,隨處可見的“方言秀”大有被當成“賣點”熱炒之勢。在這種動不動就出現的“方言秀”表演中,表演方孤芳自賞、自我陶醉,而觀眾絲毫沒有得到精神上的愉悅和享受,這難道不是對我國語言文化的另類傷害?
弘揚和保護方言當然值得肯定,但絕不意味著不分場合,甚至功利性地拿方言當做“噱頭”製造賣點。
不管是行為文化,還是其語言文化,影視劇都會對受眾產生極大的影響作用,這是不容忽視的事實。那種放棄影視劇的語言責任擔當,單純追求“眼球效應”的“方言秀”會無形中誤導了健康語言的發展方向。
反映普通人平凡生活為內容的影視表演當然可喜,但這並不意味著帶有地方性、草根性和輕喜劇色彩的影視劇,就一定要升級到去“秀方言”,因為影視劇精不精彩在某種程度上主要還要看劇情和演技,大可不必揪住“方言”不放,那種認為只要方言秀得好就是貼近百姓生活的做法,本身就是誤解。
語言不僅是人際間交流的工具還是重要的文化載體,我們鼓勵健康和文明的語言文化傳承,可卻反對那種附著在功利上構成的對民族語言文化傷害的做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