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廣州8月25日電/海南日報的文章說,方言是歷史文化的活化石。由於地理上的原因,海南島的語言和方言有其獨特的發展狀態。且不說黎語、臨高語、村語、勉語……這些獨特的語種,單就漢語方言而論,中國七大方言海南就占其四。
海南島是個多語言和多方言的地區。島上通行的語言有漢語、黎語、臨高語、村語、勉語、回輝話、壯語。漢語除普通話之
外還有海南話、儋州話、邁話、軍話、客家話、廣州話、富馬(附馬)話等方言。加在一起共有14種彼此不能通話的語言和方言(黎語分五個方言,臨高語分兩個方言均未計算在內)。可以說海南是語言和漢語方言最多的省份之一。
黎語五方言“吃飯”各不同
黎語是本土的語言,在海南的歷史最悠久,早在三千多年以前黎族在廣東大陸作為百越的一支就有自己的語言,它與壯、傣、泰、老撾、布依、侗、水等語言有明顯的淵源關係。黎族自稱“賽”,從大陸遷徙來海南以前可能屬於不同的部落,到海南以後逐漸形成不同的“分支”,亦即五個方言———哈、杞、本地(潤)、美孚、加茂方言,前三個方言下面還分土語。各方言除民族自稱都叫“賽”外還有不同的分支自稱。黎族民間有用“吃飯”一語來區分方言的習慣。在五個方言中,“吃”這個動詞有“拉”、“撈”、“摟”、“洛”、“啃”、“德”多種說法,一般人要打聽對方是哪個分支或使用哪個方言、土語的人就問“你是說‘拉他’的還是說‘摟他’的?”人們通過“吃飯”一語大概可以知道對方是哪一個方言甚至土語。但這辦法不太嚴密,因為有些說法如“撈他”,哈方言哈炎土語、美孚方言或杞方言通什土語都相同。前四個方言互相比較接近,彼此勉強能通話。
臨高語與侗台語族語言相似
臨高語是秦漢以前兩廣百越的一支人所使用的語言,與壯語、傣語、黎語等侗台語有淵源關係。據有關學者推測,臨高人約於兩千多年前從大陸移居海南,比黎族晚了一千多年,分布在島北部的臨高、澄邁、儋縣、瓊山和海口附近,使用臨高語,分兩個方言。由於人口眾多而且聚居,散居於臨高語地區內操其他漢語方言的漢人一般都容易地學會臨高話並熟練地使用,久而久之他們的後代就很自然地被同化為臨高人。所以臨高人摻有不少漢人的成分,因而受到漢語的影響,語言也發生一定的變化。臨高人沒有民族自稱,只稱為“村人”或“講村話的人”。其語言是一種非漢語,與侗台語族語言相似。臨高人有好學的傳統,有較高的文化水平,男女老幼都喜歡唱歌,文化水平高是受漢族文化的影響,喜歡唱歌是侗台語族各民族的共同特點。可以這樣說,臨高語是漢藏語系侗台語族壯傣語支的一種獨立的語言。操這種語言的人是摻有部分漢人的百越人當中一支的後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