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玉堂古羌瓷窑群遺址探秘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1-11 00:06:26  


玉堂古羌瓷
 
  都江堰沿山一帶有漢代崇義的“環山窑址”、南朝至唐代天馬山的“六馬槽窑址”、唐代大樂鄉蒲村的“高碑堡窑址”、宋代金鳳鄉的“瓦崗壩窑址”,這些充分說明都江堰市以趙公山下的鳳歧、橫山羌瓷窑址為中心的古窑群,構築了我國西部的“陶瓷之都”,成為成都陶瓷業發展的中心,反映了當時該地區陶瓷業的興旺發達。玉堂古羌陶瓷窑址文化不但是中華民族,更是人類文化史上的一塊珍寶。經成都市文化局推薦,1985年8月,原灌縣人民政府竪立了“成都市文物保護單位玉堂窑址”的保護志碑。2002年該窑址又被批准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都江堰地區的羌族先民以“水文化”和“火文化”著稱,其中“火文化”就是以燒石灰、制陶瓷最為突出。其陶瓷經夏代原始青瓷石灰釉階段(夏代都江堰羌市人最先發明和使用石灰,本地盛產釉料石英砂),至晉代青瓷工藝相當成熟,蜀中青瓷已名冠全國,宋代已發展有三彩光釉,並有如玉堂、中興的大型窑群出現,供應全川及出口外銷。

  歷史上川西地區的古羌民族曾多次南遷和向西拓展,故而開啟了最早中外交往的大門。秦漢之前,都江堰生產的陶瓷、川芎、石磨,隨蜀中的絲綢、茶葉一道,經南方多條“茶馬古道”遠運至中印半島、南洋各地,南洋也建有蜀王蠶叢、魚鳧的造像和廟所。同時陶瓷產品還經緬甸至“身毒”(印度)這條通道轉至阿拉伯、中亞,再轉道進入西方。許多學者認為,古代中國與兩河流域和西方之間,存在過文化上的交流。秦漢前,古西方人把古蜀國認作“羌人之國”china(羌那),“chi”讀為“羌”,字母“n”再與“a”相拼即為“na”,是國家之意。所以,china就其本意是“羌人之國”。

  此外,古代西方人把“羌人之國”china又稱為“瓷”,歷史上這種現象多有發生——古羅馬人把中國人稱為“賽里斯人”,“賽里斯”即“絲綢之國”的意思。古代西方人以瓷產地的china(羌人之國)代替了“瓷”——把古蜀國生產的瓷品也稱為“china”。說明古代西方人早在秦漢之前已經認識了“china”這個羌人蜀國,接觸過青瓷搖籃、都江堰趙公山這個陶瓷之都的產品。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