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1月13日電/最近,德國前外長菲舍爾主持的一個國際性的歷史學家委員會對德國外交部二戰期間犯下的歷史罪行進行了鄭重的調查研究,發表了一個讓人震驚的研究報告。
報告指出,德國外交部在1933年至1945年是納粹統治的重要支柱,外交部職員在許多情況下直接甚至主動參與排猶,只有極少數人反抗排猶。二戰結束後,德國外交部重新起用、提拔一些納粹外交官,並粉飾外交部的歷史。報告發表後,德國外交部已決定將其作為培訓外交官的重要教材。
在中國,人們喜歡拿德國和日本的歷史反省態度做比較,普遍認為前者的態度鄭重而坦誠,後者則不敢直面、遮遮掩掩。
這種態度的差異有其必然的歷史文化原因,值得人們去研究探索。筆者以為,這些原因或有如下幾點:
其一,二戰之後,德國納粹主義的社會結構受到相當徹底的摧毀,其意識形態也被較為徹底地清算。而在日本,占領日本的美國出於冷戰和朝鮮戰爭的需要,較多地保留了日本原有的社會結構因素和傳統文化基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