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二,在德國,納粹文化是世界經濟危機和德國民族情緒激蕩而生的一個“暴發戶”,其歷史文化的根基比較淺。在日本,天皇制、武士道精神等則有更為悠久的歷史文化淵源。
其三,德國是基督教文化傳統的國家,在基督教文化中,“原罪”意識和懺悔行為是兩個重要組成。德國在對二戰歷史進行反省和懺悔時,是比較容易、比較順當的,沒有什麼文化障礙。在日本,有論者認為,其文化的一個重要傳統是所謂“恥感文化”。這種恥感文化或有兩種走向,一種是知恥近乎勇,一種則是避恥和掩恥。二戰之後,在日本老一輩人當中,兩種走向均很突出,有些日本人致力日中友好,希望對歷史有所彌補的精神很感人;有些日本人則以戰敗為恥,而不以侵略為恥,始終拒絕正確面對歷史。日本戰後的新生代則有較多的“無關”意識,認為歷史上的事與我無關,憑什麼讓我背包袱。
納粹主義是一種最極端的種族主義。今天在德國,種族主義的文化基因恐怕還是一種潛隱的存在。在歐洲、在美國,情況也是如此。在特定的時空條件和形勢下,這種文化基因也有再度暴發生長的可能。經濟的全球化,人口的全球流動,還是有可能在危機時形成一種觸發點,對此,人們仍然必須保持足夠的警覺。
(文章來源: 人民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