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承絕學:為往世更為將來
絕學,除了對於歷史文化的傳承作用外,同樣還與其他多種學科發生著聯繫。“比如,隨著田野考古的不斷發現,大量文物的釋讀恰恰需要古文字學一展身手。古文字學與我們現在的很多學科如歷史學等都有著密切的聯繫,這些學科常常要借助古文字學去找源頭。”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李學勤說。
已逝因明學家虞愚曾以“玄奘法稱遙可接,冥探正理報明時”明志,他一方面根據古代文獻論疏,一方面與泰西邏輯學及中國名學互相參證,運用西方邏輯概念及意義,解釋古因明學的術語,並把因明學引進至現代思想中,開啟了學術新流。
王宇信通過研究甲骨文發現,這些兩千多年前的文字,還詳細記錄了當時的農業、醫學各個方面的知識。王宇信說:“甲骨文中關於‘植物水分生理學’的記載至今仍可應用於農業生產。甲骨文中還有最早關於齲齒的記錄,里面的醫學分類涉及婦科、兒科、外科等等,與現在的醫學分類幾無二致,有很重要的借鑒意義。”
在中國社科院批准立項的15個絕學學科中,不僅有關涉中華文化的學科,還包括古代希臘與羅馬哲學、古希臘文學等學科。對此,王宇信認為這些學科意義同樣重大。他說:“‘絕學’是人類共同的文化財產,中華文明是世界文明的一部分,我們有資格也有能力從事世界文明研究。只有更多地了解世界文明,我們才能更多地掌握學術上的話語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