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大學為何盛產“逃課族”?
對比國外公開課和自己大學期間的課程,張戈著實有些鬱悶。“在我讀書那會兒,老師講課基本上都很難脫離課本的條條框框,不能像這些公開課里的老師那樣,發散思維講課,啟發學生思考。很多人不願意聽課,只是到考試的時候突擊複習一下。”張戈說,她讀大學的時候,經常有人逃課;有些人即使到了教室,也是在睡覺、背單詞。
畢業於武漢一所高校財經專業的“淘課族”賀穎彥也有同樣的感受。他告訴記者,有些做起研究很出色的老師,上起課來卻十分無趣,照著書本念,讓課程變得枯燥無味,沒人願意聽。逃課的人很多,班上幾十名同學,有時候去上課的只有幾個人。“老師們不是在外開著公司,就是承擔著大量科研項目,對於教學也不是很上心,教學變成了完成任務。四年下來,我都沒學到什麼東西。”
儘管國內高校逃課現象十分普遍,但其實每所高校都不乏講課出色的“名嘴”,他們也廣受學生的追捧。復旦大學“80後”講師陳果意氣飛揚地將一門《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講得富有詩意和哲理,她講課的視頻被放到網絡上之後,頓時成為網絡熱點。“陳果語錄”也隨之廣為流傳,網友驚呼“一語驚醒夢中人”。
幾乎每所重點院校都有自己的“名嘴”,如清華大學的彭林、北京大學的孔慶東、南京大學的龐紹堂、武漢大學的“四大名嘴”等。但或許正是因為大多數老師講課太過平淡,才讓“名嘴”變得如此稀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