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從回家過年看文化之根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1-30 10:53:17  


 
  如何對待傳統,就是如何對待先人、對待歷史。過去長時間的反傳統傾向,既顯示出在先人面前的自負,也流露出在外界面前的自卑,結果造成了深深的斷裂與自我陌生感。是故,改革開放前期,經濟建設正名不久,文化上的“尋根”也隨之開始,延續至本世紀,國學熱、儒學熱出現了一波又一波。

  復興傳統不只是文化圈內的事,政府之手近年也頻頻顯現。清明、端午、中秋成為法定假日,孔子學院遍及全球,祭黃祭炎祭孔大典屢屢上演,等等,儘管其間有“假日經濟”的揣測,有“意識形態輸出”的擔憂,有“越位僭制”的懷疑,但尊重傳統、重建文化自覺、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已成為很大範圍內的共識。

  傳統說到底,就是先人的生活方式與經驗。傳統的可貴,並不是因為像古董那樣越久遠越值錢,而是能供我們以啟示和借鑒,讓我們更好地生活於當下,這是其實際價值。事實上,蔑視先人經驗者,往往也不尊重同時人的經驗,甚至迷信天縱的英明。可惜的是,歷史不能打草稿,可怕的是,人被當作計劃的試驗品。如果老辦法還很好用,我們就不必煞費苦心自作聰明刻意求新;而當它失去現實意義,也不必墨守成規自縛手腳故作特殊。一棍子打死或全盤照收自然都不可取,但什麼是“孩子”,什麼是“洗澡水”,何為精華,何為糟粕,有時並不那麼容易界定,正如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如何檢驗傳統的實際價值,也只有依靠實踐標準,漸進改革的合理性也正在於此。

  不過,傳統還有其“無用之用”,其情感價值同樣殊為重要,長年累月下來,它可為群體營造共同呼吸的精神空間,形成令彼此親近的人格特質。“徒法不足以自行”,在同一個精神家園內,社會的運轉就要通暢得多,就有望獲得超越剛性穩定的柔性和諧。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