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奢侈品消費上,我們與國外有很大不同。”郝曉輝認為,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首先,我們是“全民消費”,在一線城市,幾乎所有白領都有奢侈品,以上海為例,很多職業女性收入不高,寧可餓幾個月肚子,也要買一個LV。從奢侈品消費者的數量看,我們占有絕對優勢,而且越是中低收入人群,越認同、向往奢侈品。
第二,在品牌選擇上較盲目,很多奢侈品在國外其實是大路貨,但宣傳做得好,身價立刻飈升數十倍。中國消費者更傾向於對奢侈品的“占有”,而不是“擁有”,極少關注品牌內涵,缺乏深層的文化認同。
第三,在潮流跟進上,多以歐洲皇室、美國時尚界的選擇為風向標,缺乏獨立判斷能力。
“我們購買奢侈品,更多是將它當成身份符號,解決的是虛榮、炫耀等淺層次的心理需求。”郝曉輝認為,這與上流文化的缺失息息相關。
沒有上流文化,沒有安全感
“任何文化都有主流,古往今來,人們都以上流社會為參照系,模仿並複制其文化。”郝曉輝認為,上流文化能提供一種榜樣作用,可以幫助人們獲得安全感。
比如中國古代的士人階層,這些人大多有較好的修養,待人接物溫文爾雅、禮貌謙和,有一種從容不迫的風度。在相當長的時期,這成為我們民族的特色,全社會爭相效仿,並因此受到周邊國家的尊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