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宅文化 是單純逃避還是新型生活?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3-06 09:24:21  


 
  主動選擇,“宅”是工作與生活

  除了這些沉迷網絡的年輕“宅一族”外,還有一些人主動選擇了“宅”生活。有的在緊張繁忙的工作之餘,把自己“宅”起來,同時隨著社會的發展,還有很多新型職業也要求人們“宅”起來。

  張鳴供職於一家銀行,平日裡忙得像陀螺一樣,長此以往,張鳴對這樣的狀態充滿了困惑,“不知道自己究竟忙些什麼!”幸好,周末兩天屬於自己,因而,幾乎是雷打不動,他“宅”在家裡,不上網,不看電視,不看報紙,甚至於不接電話。他坐在陽台上,泡上一杯咖啡,一呆就是幾個小時。“平時我是為他人活著,這兩天,我是為自己活著!”據了解,如今像張鳴這樣的人真不少,他們平時為工作所累,放棄了很多“自我”的東西,一到假期,就選擇了“宅”。

  在“宅一族”中,還有一群人,放棄了很多機會,主動選擇了“宅”。哈爾濱姑娘高薇大學畢業後,曾在某大企業做文員,收入不錯,也很“體面”。不過,每天的工作永遠是整理材料、匯報、挨罵、修改……受不了這樣刻板的生活,她一年後選擇了辭職。高薇在Blog裡這樣描述自己的“宅生活”:“每天都很開心,養一堆花花草草相陪。早上偶爾去跑步,看書,晚上看恐怖電影,有時興致好了,還給自己煮夜宵,經常是泡幾個香菇,切丁,煮方便面,用漂亮的大碗盛起來。”但她不允許自己無所事事,“我不啃老,自己掙錢養自己”。從大學開始,她就給很多文摘雜誌推薦稿件,每選中一篇,能收到50到200元不等的薦稿費。

  在“宅一族”中,還有一群人,從事“宅”的新型職業。比如說,一些信息公司,員工幾乎都在家裡“宅”著,不但省去了上下班奔波之苦,就連辦公場所也省略了,十分“低碳”。還有大量的SOHO一族,平面設計、廣告製作、服裝設計、商務代理、期貨、網站……不一而足。國際上,一些大型的跨國公司的技術、信息部門,完全就是一個“宅”部門,公司直接要求員工在家裡“宅”著工作,因為這樣效率最高。甚至於有的教育活動,一定比例的學生可以在家裡“宅”著通過網絡接受教育。

  張先生原來是圖書銷售員,前幾年辦起了一家網上圖書銷售公司。手下15個員工,除了2個負責送書上門之外,其餘13個全部在家“宅”著。“張總”管理、聯絡、指揮員工全部在網上,他在QQ、MSN上隨時跟蹤著員工,而員工們每個人都建立了數量巨大的網上數據庫,從出版社到銷售渠道再到客戶……一張巨大的網絡幾乎網羅了各個角落。13個員工每天就這樣“宅”著,而業務範圍卻越來越大。有的員工網上固定聯絡的客戶達到上千人,每天銷售圖書達幾百册,該員工雖然對自己的客戶“如數家珍”,但其實一個也沒照過面。

  由於社會競爭壓力的加劇,一些人對高負荷、快節奏的工作“望而生畏”,對他們而言,“宅”不但是一種休整,一種“抗爭”,也是為了重新發現自我。而對新職業來說,“宅”雖然是一種合理的選擇,但網絡和高科技支撐下的工作方式,也伴隨著一些新的問題。這些人平時忙於工作,人際交往的圈子非常狹窄,同事、朋友之間都用MSN、QQ交流,“用鼠標可以送出千萬個笑臉,見面了卻連一個笑容也沒有!”與人溝通與交流的能力大大退化,甚至有一些人變成了社交缺失人群。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