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和古玩是中國“最難說清楚”的兩個行業,兩者之結合是負負得正,還是會更加難解?
在過去兩三年時間裡,藝術品市場給人們帶來了無數的驚喜:持續飈升的價格、無比誘人的回報率、令人神往的財富神話……但同時也引發了無盡的遺憾:“億元時代”背景下,“從藝”的門檻高度早已今非昔比,越來越多的人被擋在了藝術品收藏和投資的門外,只有“眼饞”的份兒。
這一切當然逃脫不了資本市場的敏銳嗅覺,於是他們推出了一系列“藝術金融產品”:藝術品信托、藝術品基金、藝術品“股票”……從而讓更多的人能夠分享到藝術品市場上的美妙投資機會。
然而,當藝術遭遇金融究竟會發生什麼呢?在中國,最會講故事、又最難說得清楚的行業有兩個:一個是證券,一個是古玩。當這兩者結合起來,天知道想要得到一個清晰的答案會有多難。
“藝術品股票”50天漲17倍
今年1月26日,天津文化藝術品交易所(下稱“天津文交所”)推出的“藝術品份額化交易”產品正式上市,首次推出的是著名畫家白庚延的兩幅畫作《黃河咆哮》和《燕塞秋》。這兩幅作品分別估價600萬元和500萬元,發行價格均為每份1元人民幣,對應的投資份額為600萬份和500萬份。
所謂的“藝術品份額化交易”,也稱“藝術品權益拆分交易”,即把藝術品的所有權“切”成若干等份,投資者可以通過購買“份額”,來相應地獲取藝術品增值帶來的收益。也就是說,大家一起“團購”藝術品,然後按出資額大小分享收益或承擔風險。
同時,這些“份額”也可以在天津文交所的交易平台上流通,投資者可以通過買賣差價,獲得額外的回報。業界也將這種產品稱之為“藝術品股票”,它有效解決了“普通投資人因資金量小無法參與投資藝術品的問題”。
實際上,“藝術品股票”並非天津文交所首創,深圳文交所在此前就嘗試過此種方式,但是由於當時藝術品收藏和投資還遠不及今天火爆,藝術品選擇、投資方式等多方面的原因,並沒有引起太大的反響,成交量也不大。
但是,天津文交所的這兩只“藝術品股票”則因為占盡“天時、地利、人和”而一鳴驚人。截至3月16日,發行價均為1元的《黃河咆哮》(20001)和《燕塞秋》(20002)分別收於17.16元和17.07元,不足兩月,漲幅超過1600%,價格達到發行價的17倍。
這兩幅原本估價分別為600萬元和500萬元的作品,如今“身價”也分別飈升至1.0296億元和8535萬元。
而據記者了解,作者白庚延其他作品在拍賣市場的最高成交價也不超過400萬元。借助“證券的魔力”,這位生於1940 年的“津派”畫家的作品價格已經堪比張大千、徐悲鴻等近現代大師經典代表作的市場價格,就是比齊白石也毫不遜色了。
就在人們驚恐萬分又略帶艶羨地發出質疑聲的時候,3月11日,天津文交所又推出了第二批藝術品“股票”,包括津籍山水畫家白庚延的7幅畫作和一顆4.34克拉的粉鑽,總價5300萬元,發行價均為每份1元。其中,《浩浩不息》400萬元,《噴薄風雷》500萬元,《龍吟老藤》400萬元,《河漢無極》400萬元,《聲喧亂石》400萬元,《太行秋牧》400萬元,《滄海浪湧》400萬元,4.34克拉粉鑽2400萬元。
這一次的走勢更為驚人:截至3月18日,雖然只經歷了短短6個交易日,這八只“藝術品股票”收盤價均為4.34元,漲幅均為334%,原因是這八只“股票”天天、只只漲停。而且換手率很低,可見投資者對“藝術品股票”的未來走勢相當有信心。
如此彪悍的漲幅和走勢,應該說足以令A股市場上真正的“股票”,甚至是“大牛股”們汗顔得無地自容。據記者了解,目前在天津文交所開戶的“藝術品股票”投資者人數已經突破了4萬,投資門檻也從最初的5萬元調整為50萬元。
對於如此火爆的“藝術品股票”,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藝術管理系教授、資深藝術品市場研究專家龔繼遂對《中國經濟周刊》表示,他目前只是持一種“謹慎觀望”的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