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張攝於去年春天的照片(局部)被做成了油畫效果,蘇東海很喜歡。 |
中評社香港4月1日電/《光明日報》報道,前門大街12號,是北京市一幢普通的居民樓。中國國家博物館研究員、著名博物館專家蘇東海就住在這裡。居室面積不大,甚至顯得擁擠。但蘇東海喜歡,因為客廳有一扇側窗,從那裡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己工作了一輩子的中國國家博物館。
84歲高齡的蘇東海不久前摔壞了腿,正在恢復期間,但這並沒有影響他對新國博的關注。記者打電話聯繫採訪時,他的夫人說:“他到單位去了。”浸潤在春日下午的陽光中,就在那間看得見國博的客廳,話題就從這扇窗戶開始。
記者:國博改擴建期間,您天天都透過這扇窗戶眺望嗎?
蘇東海:是啊。以前上班,我蹓躂著就去了。年紀大了,腿腳不利索了,就從窗戶望一望。不管怎麼說,我在那兒幹了一輩子,現在還忝任館里的學術委員,怎麼能不關心呢。
記者:可以說,您是親眼看著新國博誕生的。
新國博是國家文化發展的縮影
記者:當年,您在中國革命博物館工作,任陳列部主任;如今,您又見證了新國博的誕生。作為一個老國博,您認為新國博的誕生對整個國家的文化建設意味著什麼?
蘇東海:新國博是“十一五”期間最大的文化工程,是國家把文化建設提到前所未有高度的具體表現。
記者:為什麼這麼說?
蘇東海:這個問題必須放在中國的博物館事業發展的大背景中來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