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具有悠久的昆曲傳統。20世紀初,蔡元培、吳梅生等一批摯愛昆曲藝術的學者將它引入講堂,從此北大與昆曲結緣。其後,幾代師生薪火相傳。現在,北京大學的許多學生都是昆曲愛好者,並組建了京昆社。
讓白先勇深受觸動的是《牡丹亭》在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大學演出後,第二年這兩所大學就開設了昆曲課,現在已經3年了。英國倫敦大學在《牡丹亭》演出的推動下,也開設了昆曲課。白先勇意識到:海峽兩岸的大學裡都在演莎士比亞等外國藝術家的經典劇作,我們自己的經典藝術卻被忽視了。為此,他認為應將昆曲引入中國大學課堂。
2009年,周其鳳、白先勇、葉朗等共同發起了“北京大學昆曲傳承計劃”。第一階段的五年計劃中,北大本科生的選課表裡多了一門公選課——《經典昆曲欣賞》。課程從2010年3月起至今,完成了第一學期的探索和試驗。在北大貼吧和未名湖論壇中,北大學生將其稱為“史上最火爆的公選課”。
今年2月24日,《經典昆曲欣賞》在北大第二教學樓314教室如期開課。國家一級演員、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胡芝風繪聲繪色地講述了昆曲歷史,她在現場“手執馬鞭”,即興表演一段武戲《擋馬》,聽課的同學情不自禁地拿起相機記錄下難忘瞬間。3月3日,昆曲表演藝術家蔡正仁走進北大課堂,專門講述各種生角的表演方法。表演窮生時的誇張有趣、表演巾生時的意氣風發,讓人無法相信他已年屆七十……
今年4月7日下午,正在備課的白先勇對記者說,“北大的課程計劃是指標性的,具有非凡的意義。蘇州大學也開設了相應的昆曲課。台大《昆曲新美學》開課消息一公布,全校約3萬學生,就有1/10的學生來選課。”“台大、北大的學生心中有著同樣的渴求,這是對民族文化的渴求和認同,這是文化基因在起作用。民族文化是有DNA的,唯有如此,文化遺產才能生生不息地留傳後世。”白先勇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