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需預警國民身體和精神雙重焦慮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4-15 10:43:35  


中華醫學會公共衛生分會網頁上,公布的對“自述艾滋病”、“自述不明原因病毒”感染者調查的研究進展(4月6日攝)。
  中評社香港4月15日電/美國《僑報》4月14日載文《中國需預警國民身體和精神雙重焦慮》,摘要如下:

  若非中國衛生當局舉行公開記者會予以澄清,想必許多華埠讀者也不知道還有此類傳言——日前有媒體報道指“中國每年有250萬人因藥物不良反應入院,20萬人死於藥品不良反應,40%死於抗菌藥物濫用”。這種說法,有數有據,字之鑿鑿。

  中國衛生部11日召開例行新聞發布會,由該部醫政司副司長趙明鋼答覆記者提問:“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兩年報告的死亡病例加起來是1100例”。

  由此兩相對照,數字差得離奇,雖然澄清總比沉默好,但也令人懸疑。

  同一場合,衛生部發言人鄧海華則澄清中國內地有關“陰滋病”狀況:這個人群都沒有感染艾滋病,沒有所謂“陰滋病”的說法,也沒有相關病毒,公眾不需要恐慌。“我們在調查過程當中有精神疾患的初篩量表,提示這些人焦慮情緒比較嚴重,人際交往方面猜疑、不信任、固執的特征比常人高,不排除精神疾患和心理疾患,還需要進一步明確診斷”。

  否認或者澄清,似乎政府只有這兩種輿論利器,本來不只是衛生部,也不只是在中國。但在中國,在衛生當局,似乎公眾的觀感和認知格外不同,如有關“藥物不良反應死亡”和“陰滋病”這兩個案例,事實上是在中國大陸在近年來從三聚氰胺奶粉風波到最近的“瘦肉精”事件的延伸:從食品到藥品,政府參與管理的部門不少,但漏洞和縫隙似乎越來越大,以至於民間非議“都在管,都不管”的職權吊詭。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