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16日,網上曝出多張自稱“4月23日建福宮會所開幕”的照片。 |
中評社香港5月21日電/美國《星島日報》5月20日社論《北京故宮風波曝文物管理濫權》,摘要如下:
如果不是一個敢在“太歲頭上動土”的小毛賊以癟腳的偷竊手法,戳穿了“京城第一保衛處固若金湯”的耀眼光環,故宮,這個薈萃超過一百五十萬件奇珍異寶的世界級文物重地,在億萬中國人心目中莊嚴、堂皇的昔日皇家宮闕,其氣勢恐怕依舊昂昂然一如太和殿的鬥拱飛簷。然而,多米諾骨牌一俟受力,倒下的,就絕不僅僅是表面的一張。
過去數日以來,由“失竊門”而引發的安保風波,由錦旗錯別字而掀起的道歉風波,由知名央視主播爆出建福宮會所而揭開的註冊黑幕,因“出名論”紛爭而開打的微博口水戰,再到最新傳出的建福宮會所“解雇門”事件……有關故宮的負面新聞接連曝光,環環緊扣,奇聞迭出,宛若情節離奇的肥皂劇,令人驚詫莫名。
作為代表中國文物保護最高水準單位之一的故宮,原本應該是向公共傳播文化精神的標桿,不僅應體現一流的人文素養、道德操守和安保、服務水準,更應具備民主科學的管理制度、開放透明的監督機制,切實履行代全體國民共管華夏民族寶貴遺產的職責。然而,眼下呈現在世人面前的故宮,卻是一個迥然相異的霸道形象。
從送給北京警方的錦旗用錯字卻敢公開硬拗“‘撼’字顯得厚重”開始,故宮的霸蠻之氣就已顯露無遺。而當故宮管理方在道歉信中將錯字責任完全推給下屬,面對記者質疑,官方微博工作人員竟以“想借故宮出名,您來遲了”作回覆——故宮上下對其“江湖地位”的自我尊崇之心如此之盛,已經到了以非為是、無視公聽的地步。及至建福宮私人會所曝光,公眾才恍然大悟,原來故宮的霸道,遠不僅在於漠視語言文字規則,以及自我膨脹的情感體驗方面。藉助近水樓台的便利,它更可以將公共文化資源擅行包裝、經營成私人會所,通過娛悅富豪來大牟其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