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人均數值而言,中國無疑是一個發展中國家,而就經濟總量而言,中國已位居世界第二。藝術品的收藏與投資,本不是一個全民性的事業,因此,我們應當從中國的經濟總量上來認識並確立齊白石的市場地位。按照當天的外匯牌價,4.255億元人民幣約合6500多萬美元,以此數只能在國際市場購得畢加索中等以上作品一件。以“太貴”的齊白石之作品只能換得一件畢加索的中等以上作品,這個結論大概多數中國人不能接受,但這就是事實。
中國經濟的起飛已經30餘年,中國文物與藝術品市場的復興也近20年,我們不能要求二者同步,也不要與同列投資“勝境”的證券、房地產一比高低,但我們可以說,就體量而言,中國文物與藝術品拍賣的幾百億元年成交額是不夠的,其未來發展空間可說巨大。但是,引領中國藝術品市場的齊白石諸大師如果在價位上沒有率先突破,這未來的巨大空間何以開拓?
從藝術史的角度來考量,齊白石的這件作品所以能夠在其原來價位上闖關奪隘,高聳雲端,就在於這件作品特殊的歷史價值與超邁的藝術價值,就在於齊白石創作獨特的歷史價值與廣泛的審美價值。
所以,從可能性、必要性與必然性三方面看,齊白石作品作為中國藝術品市場的風向標是有理有據的,但這並不可以由此推導出“誰有錢誰有理”的結論。我們不能平地千尺地突然拔高一位藝術家的市場價位,那有炒作之嫌與突兀之感;我們也不能一日千里地人為縮短中外藝術品的市場距離,那可能欲速則不達。當事者要理性地把握方向與節奏,體現出收藏的從容。旁觀者則不妨以審美的心態待之,體現出歷史的寬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