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時期,先後有裴冕、高適、嚴武等地方高官的資助;夔州時期,又得到都督柏茂琳的大力資助;由四川至湖南的遷徙路上,又有若干為官親友的資助與接待;杜甫一家“漂泊西南”的十年(760—770),過的無疑是“地主階級”的日子。成都草堂,杜甫能種那麼多竹木、果樹,土地面積不會太小;幕府擔任參軍,當有薪水可領。在夔州瀼西,杜甫得到的住宅,附有果園四十畝;在江北東屯,又有稻田若干頃(公田一百頃的說法未必可靠);夔州時期,有伯夷、辛秀、信行、阿段、阿稽等好幾個當地土著“隸人”為其所用。所有這些,杜甫詩歌中都有明確的記載。
“漂泊西南”期間,也有朋友接濟不周的時候。例如,作於成都期間的《狂夫》詩雲:“厚祿故人書斷絕,恒饑稚子色凄涼。”同時,性情剛直的詩人對這種依靠親友的生活,也並不心甘情願。《秋日荊南述懷三十韵》詩雲:“苦搖求食尾,常曝報恩腮。”但是,人生天地間,誰的日子能是事事如意、年年富足、天天愜意的呢?生逢亂世,像杜甫那樣,一路之上都有人資助照顧,可以處處為家,也堪稱左右逢源了。夫複何求?
我認為,窮苦的杜甫,是詩人杜甫通過詩歌塑造出來的自傳體文學形象;歷史上曾任左拾遺、晚年掛了個檢校工部員外郎、字子美號少陵的杜甫,他的一生其實並沒那麼窮苦。事實上,杜甫的一生,比貌似瀟灑、飄逸的李白,要好過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