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6月18日電/《人民日報》報道,近日網上熱傳據說是日本著名管理大師大前研一在其最新著作《低智商社會》中的一段話:“在中國旅行時我發現,城市遍街按摩店而書店寥寥無幾,中國人均每天讀書不足15分鐘,人均閱讀量只有日本的幾十分之一,中國是典型的‘低智商社會’,未來毫無希望成為發達國家。”但是,找遍《低智商社會》這本書,我也沒看到上述言論。實際上,這不過是有人借題發揮杜撰的。但即使如此,這段話依然提出了一個值得探討的話題:中國會淪為低智商社會嗎?
如果單就中國人均閱讀量偏低而言,那麼中國的確面臨著這樣的危險。2010年我國國民年人均閱讀圖書只有4.25本。而同期發達國家的人均年閱讀量都在10本以上,以色列、丹麥、瑞典等國甚至高達四五十本。
閱讀尤其讀書是一項複雜的腦力活動,是培養分析能力的最佳途徑之一,而缺乏閱讀的一個直接後果就是思考能力的下降。一個閱讀量大的民族不僅僅是在知識的儲備上高於閱讀量低的民族,更重要的是思考能力也將借此占據上風。面對紛繁複雜的社會現象,面對激烈的經濟競爭,面對日新月異的現代科技,一個知識儲備充分同時又善於思考的人,必然要比那些缺少知識又不愛動腦子的人取得更大更快的進步。個體如此,社會又何嘗能例外?
儘管中國今天已經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但我們有多少享譽世界的品牌?有多少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有多少影響人類的偉大發明?缺乏創造力已經成為制約中國經濟結構升級、制約中國成為發達國家的重大隱患。造成國人創造力不足的原因有很多,但閱讀量偏低顯然是一個不容回避的因素。創造力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要靠艱苦的學習和長期的積累,即所謂厚積薄發。沒有讀書學習的這個“厚”,哪兒來的創造力的“薄發”呢?因此,不改變中國人閱讀量低的現狀,我們還真有可能淪為低智商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