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袖人物形象的年輕化,並不意味著歷史的重新演繹。董哲說,“歷史事實和歷史邏輯不能去改變。”在他眼中,建黨歷史和救亡歷史,統一在歷史必然性之中,社會實驗和科學實驗一樣,是99次失敗加上1次成功,洋務運動、辛亥革命等一次又一次失敗,別人沒有做到,最終中國共產黨做到了。此外,紅色影視劇劇情也在發生著微妙變化。
“中國共產黨建黨的那段歷史,一再為眾多的歷史叙述和藝術形式所表現,《建黨偉業》將如何精彩勝出,這無疑是觀眾走進電影院的一種自然而然的期待。”中國傳媒大學影視藝術學院教授戴清表示,影片表現了100多個歷史人物,不粉飾任何人、不詆毀任何人,客觀展現了那個時期人的狀態和面貌,這歸功於創作者對歷史真實敞開、真誠抒寫的創作姿態。
在《建黨偉業》描述的這段長達十年的歷史中,眾多歷史人物登上舞台,可謂你方唱罷我登場。而如何定位這些人物,也考驗著編劇的創作理念和能力。據董哲透露:“我們在編每個人物的時候都是遵循一個原則,就是只寫‘歷史上真實發生的故事’,用歷史去表現人物,而不會去添加自己的感情色彩而使人物被曲解。”
同樣,展現建黨前後歷史風雲的《中國1921》,以青春視角,以偶像劇的風格融入愛情和紅色元素,用輕鬆明快的手法再現了那批百年前正處於“叛逆期”的年輕人,如何實現理想、實踐信念,並最終改寫了中國的歷史。毛澤東、蔡和森、向警予等這些正值人生花樣年華的19世紀“90後”,既有著碎花棉袍長圍巾、吟詩賦詞通書信的知識青年氣質,也有著歷代青年關心時事、敢怒敢言、叛逆思辨、建立信仰的成長過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