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7月18日電/《新民晚報》報道,上海僅存的老書場——雅廬書場面臨拆遷,前途未蔔,引發了人們對書場及評彈生存狀態的關注,書場經營艱難這個已經存在多年的問題也再次浮出水面。不過,上海書場工作者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上海現有超過60家書場,一年的觀眾量達200萬人次。而無論是書場工作者協會負責人還是上海評彈團團長以及一線的評彈演員,幾乎都異口同聲地表示評彈觀眾並不少。既然觀眾不少,書場的經營因何會如此艱難呢?
面向老年人突出公益性
一年200萬人次的觀眾是怎樣一個概念?相當於近5個半的逸夫舞台,一年365天,天天演,天天滿。既然有這麼多觀眾量,書場為何還會處境艱難呢?書場工作者協會的負責人王正浩告訴記者,雖然進書場聽書的觀眾數量龐大,但消費水準相當低,上海的書場除鄉音書苑外,幾乎都是3至6元的票價,聽兩個小時的評彈還包括一杯茶,這一價格蘇浙滬三地通用。以一般書場一二百個位子來計算,想要贏利幾乎是不可能的。為什麼票價定得這麼低?上海評彈團團長秦建國表示,因為來聽書的都是老年人,他們的收入很有限,一天幾塊錢,天天來聽對他們來講也是一筆開銷,要漲價很困難。而評彈演員高博文則笑稱,現在聽評彈幾乎和公交車免費一樣,對於老年人來講是個“福利”,無法根據成本來定票價。據介紹,現在上海的書場絕大部分設在文化館站,雖然大部分也售票,但低廉的票價使得這些書場完全沒有盈利的能力,而要依靠政府補貼。事實上現在絕大部分書場包括雅廬書場,已經主動或被動地變身為面向老年人的公益性文化娛樂場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