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上海聯和院線副總經理吳鶴滬卻給出了完全不同的說法。他說,不管大片小片,其實影院從票房中獲得的分成比例是相對穩定的,差別只在一兩個百分點之間,實在不值得電影院去“棄明投暗”。“與其偷票房,不如把更多精力放在整體票房的增長上。”他得到的消息是,《武俠》所謂被“偷票房”,實際是觀眾買了一部電影的票,臨時改變主意想看《武俠》。按正常程序,這需要值班經理簽字退票後再重新出票,但值班經理不在,售票員偷懶,便直接人工改寫。“只能說是影院售票員違規操作,你想想看,所謂‘偷票房’,一共就十幾張票子,能有多少錢,太小兒科了吧。”
看到這,讀者或許一頭霧水。的確,沒有權威的機構發聲,任何人發表的看法都只是一家之言。而任由事態演變下去,不拿出有力的監管措施,最後受傷的只會是中國電影賴以生存的國內市場。有專家已經敲響警鐘,票房監管的不力已經成為電影難以走向中小城市的一個主要原因,“哪個發行方願意明擺著讓人‘偷票房’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