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8月20日電/《廣州日報》報道,陝西寶雞吳山旅遊風景區推出“土匪搶親”遊戲項目,但許多遊客不買賬,“這個旅遊項目宣揚土匪文化,這分明是把恥辱當光榮。”(《三秦都市報》 8月15日)
近年,一些景區為了“出名”,為了獲得經濟效益,使出的奇招異術讓人眼花繚亂:黃山區譚家橋鎮在景區重現“鬼子進村”場景; 山東臨清市推出“金瓶梅文化旅遊區”招商項目,“西門慶院落”是重點之一;山東一個景區還建設“奸臣紀念館”……如此等等,不勝枚舉。
運用經濟手段開發文化資源,往往能獲得巨大的經濟利益,於是,在旅遊競爭中文化成為越來越重要的元素。正因如此,一些地方為了獲得更多經濟利益,不惜“玷污”文化,顛覆人們正常的思想觀念、審美情趣,甚至連民族情感、道德標準也可踐踏與放棄。比如把侵略者形象打扮成娛樂元素招搖過市,把殺人越貨的土匪“開發”成遊客體驗的角色。如果如此另類的旅遊文化“創新”不加以遏制,勢必導致思想觀念與道德標準混亂。
這些“怪象”,表面上是“創意”文化產業,折射的卻是一種畸形的價值觀和發展觀。文化旅遊業為大眾提供特殊的文化產品,符合社會主流價值觀和道德規範是基本底線。因此, 面對旅遊開發中的“文化污染”,相關部門應加以調控,並提高遊客的審美情趣與文化素養,讓遊客自覺拒絕虛假、低俗的旅遊項目,使其失去生存土壤和成長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