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未來的“規範”
面對民族管弦樂如今的火熱場面,民樂人的頭腦中始終保持著一份冷靜——看到希望的同時也必須找到不足,這樣中國的民族音樂才能更好地傳承和發展!
“民族管弦樂作品沒有‘糧倉’是最大的問題。目前民樂作品缺乏曲目,好的、經典的作品則更是鳳毛麟角。優秀作品的缺乏已經成為民樂發展的障礙。”除作品問題外,樸東生十分贊同張維良等代表提出的應該對民族管弦樂的定義和含義進行深層探討的建議,“民族管弦樂的概念不應該只停留在‘歷史悠久、博大精深’的層面上,當前人們更多地關注民樂的發展是在表演範疇,但真正理論上的認識卻沒有更多突破。”
多次帶中國廣播民族樂團出訪、演出的中國廣播藝術團副團長艾立群感覺:“每次帶團出國演出,西方觀眾那種渴望、渴求的眼神總會印在我心中很久。我們應該看到民族管弦樂對推廣國家形象、推動外交的作用,在這方面我們應該以開放、開拓的心態把它發掘到位。此外,相對於優劣標準統一、編制固定的西洋管弦樂隊來說,富有個性的民族管弦樂在建制、形制等方面也應該有更加統一的標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