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不得擇校”,這是公開的承諾。曾幾何時,這是不容討價還價的門檻;又幾何時,有了“擇校生比例不得超過多少”的“規範”……非法的事情,一步一步變得“合法”,違法者的罪過似乎只剩下“尺度過大”了。對於現實的妥協,必然換來更大的反彈,其後果是高中收、小升初收、入小學收、入公辦幼兒園也照收不誤。
既然現在的“三拼”遊戲對民眾是痛苦、不道德的,就需要拿出更強悍的“拼命改革”精神——因為亂收擇校費被“拿下”的校長在哪裡?治理擇校收費的方案與監督辦法在哪裡?再退一步,大家要依靠誰來推動這項重大民生困境的破冰?是已深陷其中無法自拔的教育管理部門嗎?沒有外部監督與問責,他們肯“拼”嗎?
面對吞噬民眾幸福的頑疾,誰肯橫刀立馬,真心地“拼命”揮刀斬亂麻?改革者不拼命,必然剩下老百姓去“三拼”。於是,內心充滿酸楚與無奈的家長們,只能在遊戲之餘,填寫幾句戲謔之詞,譜下屬於時代的酸曲——“最近比較煩,比較煩,比較煩,曾覺得上學應該很簡單。我想我還是不習慣,為了擇校而東跑西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