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0月10日電/《新京報》報道,借著《非誠勿擾》來京錄制美國專場之際,記者專訪了主持人孟非。不同於採訪其他影視明星那般隨意,作為被採訪者的孟非端坐在桌子的一邊,直面採訪者。很多時候,你必須要直視他提出問題,同樣,他也非常專注地看著你的眼睛回答問題——這種“對峙”充滿尊重,也很有互相挑戰的意味。“你覺得這合適嗎?”“這有什麼問題嗎?”在犀利反問的同時,孟非也用了“或許”“可能”等大量類似詞語,來表達他理性嚴謹的思維。面對這樣一個開門見山又不乏真誠的主兒,還有什麼可回避的呢?
女嘉賓 不能因人想出名而拒絕
新京報:有人認為《非誠勿擾》進入了調整期,話題漸趨溫和,不再那樣勁爆。
孟非:我不覺得進入了某種調整期,起碼我們不這麼認為,但是觀眾的感受我們不太知道。某種話題的出現是和某種類型的嘉賓出現相關的。這種話題會階段性地、因報名嘉賓的不同而出現,並不是我們事先想要做什麼話題而操作的。
新京報:有些女嘉賓太過表現自己,會被質疑是衝著出名來的。
孟非:我拿什麼判斷她是想找男朋友還是想出名?我們不能因為我們個人判斷你是想出名的,而拒絕她。只要符合單身的條件,節目對所有人敞開大門。出名也許是一種結果,是她來找男朋友之後的一個事實,或者說是一個副產品。
新京報:有的嘉賓真實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反而遭到質疑甚至炮轟。
孟非:每一個人都應該有機會表達真實的自己,我們也鼓勵這樣做,但是畢竟真實的並不一定都是正確的。為什麼節目要有主持人呢,我們要有審片呢,就是這個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