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0月12日電/《文匯報》報道,滾石30周年上海演唱會,專門設立了一個“時空膠囊”環節:觀眾為10年後寫下祝願,待滾石40周年時再度打開,很有些展望未來的意思。其實,關於這一點每個人心里都明白:“滾石”,應該和整個唱片工業一樣,不會再有下一個輝煌的10年。
而“滾石30”能在上海連唱3天,加起來將近20個小時且場場爆滿,說到底,也正因了這份心照不宣。狂歡之下,那一抹離別的哀傷底色,濃得化不開。不用等到下一個10年,細說起來,“滾石”的好日子,早就結束了。
台北光復南路290巷3號5F——1980年,“滾石”有聲出版社就誕生在這裡。“滾石”二字,沿用的是創辦人段鐘潭、段鐘沂兄弟倆曾經創辦的一份雜誌的名稱,有向同名的老牌搖滾樂隊致敬的意思。雜誌賠錢停刊,兩人的音樂理想卻日益澎湃;加上彼時台灣的校園民歌正走向平淡,音樂界急需一個本土的唱片公司來團聚人心、振奮精神。天時地利人和,推動著這塊粗礪的小石頭一路滾動起來。
此後的30年,這一塊石頭浮浮沉沉。先是隨著唱片工業的興盛而紅極兩岸,除了將大量台灣歌手召至麾下外,更借助張國榮的加盟,一舉進入巨星時代,成為一家國際化唱片公司;進入21世紀後,又因為不擅長開發唱片以外的盈利模式,而和唱片工業一起步入夕陽時代。其實早在2005年,老板段鐘潭就有了做滾石紀念演唱會的念頭,那時“滾石”已經深陷困境,上市計劃落空,想引進投資又沒談攏,年收益下降近七成,藝人離巢,員工改行,對於段鐘潭的提議,公司高層們直接給出回應:“你瘋了吧?”
好不容易等到2010年,借著滾石成立30周年的契機,演唱會終於得以舉行。但這時的“滾石”早已不複當年,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包括羅大佑、李宗盛、林憶蓮、陳淑樺、張信哲、趙傳等在內的眾多大牌紛紛缺席,很是不給老東家面子。這種遺憾一直延續到了一年之後的滾石30上海演唱會,很多老歌不得不由新人來演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