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劉德海看來,出現這種情況與民樂教育有很大關係。他說,一方面,整個民樂教育比較隨意,沒有西方音樂教學嚴謹,師資雖然很多,但質量良莠不齊;另一方面,整個教學環境發生了變化,以前是“老師有什麼,教給學生什麼”,現在是“學生要什麼,老師就教什麼”。“功利性、目的性很強,而不是源於對民樂本身的熱愛,尤以各種考級泛濫為代表。”
流行音樂對傳統音樂的衝擊也不小。談到這點,劉德海說起一段親身經歷:一次去杭州某高校講學,該校打出的橫幅竟然是“歡迎劉德華先生”。“其實我的嗓子比劉德華好得多。”劉德海打趣道。造成此等尷尬,他認為並不是年輕人不懂傳統音樂,而是接觸得太少。“媒體輿論對流行音樂的宣傳太多了。”
“我74歲了,但一直還是個爬坡人。”劉德海說。在藝術道路的跋涉中,他創作了《狼牙山五壯士》、《草原小姐妹》、《天鵝》、《老童》等技巧出新的樂曲。對諸如水晶琵琶、後現代古箏、女子十二樂坊等各種新民樂形式,劉德海也表示理解:“這是藝術生態平衡的問題,音樂可以高雅,可以通俗,也可以另類,講究和而不同。”不過,他表示不會讓自己的學生去參加什麼女子十二樂坊,“錢是賺了,但是耳朵聽壞了。” |